标题:十六尊者的故事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内容: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㝹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 ——《佛说阿弥陀经》云台海会的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十六尊者的故事。 第十位尊者罗睺罗,译为“覆障”。 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 佛陀声闻弟子中,密行第一。 覆障之义他为什么取名覆障呢? 覆,是盖覆、障是障碍的意思。 这包含了障自、障佛和障母的三种意义:一、障自──在罗睺罗的本生故事中,有一段这样的传说:他在过去生中,曾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有一天,为了好玩,将老鼠洞堵塞了六天,老鼠因此不能自由出入,找不到食物,而饿了六天,为了这个原因,今生遭受到被困在母胎中六年才出世的苦报。 二、障佛──佛尚为悉达多太子的时候,曾经游四门,见到老病死等人生种种的痛苦,一心一意想要出家修道,寻求解救的办法,但是父王顾及大好江山,无人继承王位,不肯答应太子的要求。 佛陀则坚决表示,非要出家不可,净饭王无可奈何,提出了一个条件:”好,除非你有个儿子,能继承王位,才让你出家。 ”太子为了满足父王的愿望,暂时留在宫中,一直到耶输陀罗夫人怀孕后,才悄悄离开皇宫。 太子为了传宗接代的问题,延迟出家的时间,从这方面来说是障佛。 三、障母──前面讲过,罗睺罗受到一种业报,在妈妈肚子里六年,所以是佛出家六年后才出世的。 大家不知原委,暗中纷纷议论,为什么佛出家六年后,耶输陀罗才生下太子,到底孩子是不是悉达多太子的亲骨肉,一般都认为耶输陀罗不守妇道,没有贞洁。 净饭王也难免不怀疑,一时愤怒得竟想把她杀死。 耶输陀罗的声誉受到毁谤,虽然自信问心无愧,守身如玉,但是冤屈难伸,为了表明她的清白,便自告奋勇,要求跳火坑。 同时她发誓说:“如果我真是不守妇道,孩子不是悉达多太子的骨肉,我母子就算被烈火烧死,也毫无遗憾;假使这孩子的确是佛陀的骨肉,那么,请上天为我们母子作证吧! ” 当耶输陀罗抱著孩子跳进火坑时,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了,那烈火竟化为一朵一朵的红莲,天人也随即保护著耶输陀罗,使得母子俩安然无恙。 此时,净饭王亲眼见到这一幕奇异的情景,心中所有的疑团,都冰消瓦解。 满天的谣言,也一扫而空了。 为了罗睺罗,耶输陀罗受到莫须有的灾难,所以说是障母。 我们平常所唱的香赞─〈戒定真香〉,最后两句:“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所指的就是这一个故事。 妄语覆心罗睺罗七岁就跟佛出家了,所以他是沙弥的始祖,沙弥就是没受具足戒、只受了沙弥戒的出家人。 因为二十岁才能受具足戒,二十岁之前都是沙弥。 即使一百岁出家,如果没受具足戒,也是沙弥。 因为罗睺罗是小孩,很调皮,喜欢说假话,明明是东他说西,明明是真他说假,明明是有他说没有,总是骗人。 有一次有宰官、大臣、居士来问罗睺罗说:“释迦牟尼佛在哪里,我们去拜访他。 ”“哦,释迦牟尼佛他在山上,你们大家到山上去。 ”其实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在竹林精舍,他不在山上,大家都吭哧吭哧跑到山上去了,发现被骗了。 这件事情后来传到释迦牟尼佛的耳朵里,有一天佛命罗睺罗端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毕。 佛问:“这些水可以喝吗? ”罗睺罗:“洗过脚的水,不干净,不能喝。 ”佛说:“你就和这个洗足的水一样! 水本来是清净的,洗了足就很脏! 好比你本来是王孙,远离世间虚假的荣华富贵,出家做沙门。 你不精进修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讲玩笑话骗人,三毒的垢秽填满你的心中,同清净的水里有了垢秽一样! ”佛陀从来没有这么声严厉色的对罗睺罗说过话,罗睺罗低头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这才敢移动身子,但等他倒了水回来,佛陀又再问他道:“这个盆可以用来盛饭洗米洗菜吗? ”罗睺罗:“洗脚的盆不可以盛饭吃,因为盆里不净,上面有垢秽粘着,所以不能装东西吃。 ”佛说:“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虽然出家做了沙门,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满身充斥不实的垢秽,圣洁,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资粮怎么装进你的心中? ”佛陀说后,用脚把盆子轻轻一踢,盆子就滚滚的转起来,罗睺罗很害怕的样子,佛陀就问他道:"罗睺罗! 你怕把这盆子踢坏了吗? "罗睺罗:“佛陀! 不是! 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佛陀:“罗睺罗! 你就和这个盆一样,不会得到大家尊敬和爱护。 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自甘堕落,自取下贱。 这个结果将使谁都不爱护你、珍视你,就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也不能觉悟,你会处在迷中更增迷! ”罗睺罗尊者受到佛陀一连串的教训后,异常羞愧,随即向佛陀表示衷心的忏悔,今后决心痛改前非。 罗睺罗聪颖好学,不久即证得四果阿罗汉。 后来佛陀赞叹罗睺罗尊者乃“密行无碍第一”。 修忍辱法罗睺罗一天听佛说法回来,房间被别的比丘占去了,并把他的衣钵等物扔在门外。 当时又落起滂沱大雨,罗睺罗无处躲藏,只有到厕所里坐禅。 一切低洼处的蛇洞被水淹没,藏在洞里的黑蛇纷纷逃出,对他的生命威胁甚大。 佛知道这一情况,立即将他喊到自己的房间内。 本来戒律规定比丘和沙弥不能同住一室,现在重新规定比丘和沙弥在一室可以同住两夜。 还有一次,罗睺罗跟舍利弗在王舍城乞食,一个流氓将沙子投进舍利弗的钵内,并用木棍打破了罗睺罗的头。 舍利弗安慰他说:佛陀常教诫我们‘在荣誉时候,不能使心高举;受侮辱时候,不能心生嗔恨。 ’罗睺罗,应制伏嗔恨心,严守忍辱。 世间没有比忍辱更勇敢的人,任何力量也战胜不过忍辱。 罗睺罗听师父舍利弗的开导,内心很平静地到河边用净水洗涤身上的血污。 佛知道此事又教育他说:有智慧的人,能见到深远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 能忍恶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灾难之祸。 忍是大海中的舟航,能度一切苦难;忍是病者良药,能救垂危的病人。 我能成佛,独步三界,主要是心地安稳,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贵。 密行第一罗睺罗因是净饭王的王孙,佛陀的爱子,在僧团中地位很高,经常受到称赞。 佛陀对他要求特别严格,教育他严持毗尼,精进修道。 有一次佛对他说法,要观色是无常,受想行识也是无常。 人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不应执著。 并要求一人独自在精舍里,结跏趺坐,一心思维这个道理。 又教他用慈悲观除嗔恨心,用不净观除贪欲心,用数息观除散乱心,用因缘观除愚痴心。 罗睺罗依此修行,进步很快。 佛看他就要证得圣果了,又对他说: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来对待一切人和事,你的心量就可以同宇宙一样广阔。 把一切众生容纳到心中,即可以灭恶。 罗睺罗听了佛陀的说法,即从座起,顶礼佛陀说:佛陀,我的烦恼已尽,我已证得圣果。 佛陀听后赞叹说:在我的弟子中,罗睺罗比丘是密行第一,因为他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从不表现自己,总是默默修持和工作著。 释迦佛在法华经中说:“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 ”(别以为他平日顽皮好玩,不肯用功,他的精进努力,唯有我知道。)施僧仪则罗睺罗证得圣果,在家信徒对他供养很多,迦毗罗国一位长者供养他一座精舍,使罗睺罗及其弟子在这里修持说法。 但那位长者对精舍内的事物横加干涉,使僧众不愉快。 佛知道此事,令罗睺罗告诉那位长者,问他供养精舍的目的何在? 如果是施僧,施出去的东西就无权再过问。 如果他要管理,精舍由僧主持,信众护法则可以,管理则不可行。 罗睺罗将佛的意见告诉长者后,他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对罗睺罗怨恨。 就趁罗睺罗不在的机会,把精舍供养给别的比丘。 罗睺罗回来知道这变化后,又把此事报告佛陀,佛马上对所有的比丘说:曾经一度布施过人的东西,即使那施主要再送给你,你也不应该接受。 佛陀制定这条戒律,是为了避免僧团内部出现争夺寺产的纠纷。 未来成佛《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中,佛为罗睺罗授记,未来成佛,号曰蹈七宝华如来。 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 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 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发布时间:2020-12-15 08:52:46 更新时间:2021-08-15 13:23:4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