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照自心,常离执着 内容: 星云法师讲《坛经》 顿渐品白话文(1)那个时候,六祖大师居住在曹溪的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 当时两宗的弘化都很兴盛,人人都称“南能北秀”,所以就有了“南顿北渐”二宗的分别,而一般学者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 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来都是同一个宗旨,只是人有南北的分别;佛法本来也只有一种,只因众生的根机而有见性迟速的不同。 什么叫做顿或渐呢? 佛法并没有所谓顿渐,而是因为人的根机有利钝,所以才有所谓顿渐。 ” 然而神秀大师的门徒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能有什么可以取的长处呢? ” 神秀大师听了这话以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深悟最上乘的佛法,我不如他。 况且我的老师五祖亲自把衣法传授给他,难道是凭空传授的? 我只恨自己不能远道前去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滞留在这里,可以到曹溪去参济,请他为你们印证! ” 有一天,神秀大师命令门人志诚说:“你天资聪颖而富才智,可以替我到曹溪去听法;如果有所听闻,要好好记取,回来告诉我。 ” 志诚奉了神秀大师的使命到曹溪去,跟随大众一起向六祖参礼请益,但并未说明自己是从什么地方来。 那时候,六祖就告诉大众说:“今天有想暗中盗法的人潜伏在这个法会之中。 ” 志诚一听,连忙从大众中出来,向六祖顶礼,详细说明自己前来求法的因由。 六祖说:“你从玉泉寺来,应该算是间谍。 ” 志诚说:“不是。 ” 六祖说:“为什么不是呢? ” 志诚说:“没有说明来意以前可以说是,既然说明了就不是。 ” 六祖说:“你的老师怎样开示大众呢? ” 志诚说:“家师经常教导大众要住心一处,使成无念状态,要常习静坐而不倒卧。 ” 六祖说:“住心观静,是一种病而不是禅。 长久静坐徒然拘缚自身,对领悟佛理又有什么益处呢? 听我说偈:‘在世时常坐而不卧,死去后却常卧不坐。 这只是一具臭骨头,何曾立过什么功德? ’” 志诚听后,再向六祖顶礼,说:“弟子在神秀大师那里学道九年,不能契悟佛法,今天听和尚这一席话,已经契合本心,有所了悟。 弟子觉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希望和尚慈悲,再给我教诲指示。 ” 六祖说:“我听说你的老师是用戒定慧来教示学人,不知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什么样子? 你说给我听听看。 ” 志诚说:“神秀大师说:‘一切恶事不去作叫做戒,奉行一切的善事叫做慧,自己清净自己的心意叫做定。 ’他是这样说的,不知和尚是用什么法来教诲学人呢? ” 六祖说:“如果我说我有佛法给人,那就是欺骗你;只是为了随顺方便替大家解除执缚,而假托个名称叫做三昧。 至于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实在是不可思议,我对戒定慧的见解又有所不同。 ” 志诚说:“戒定慧应该只有一种,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 六祖说:“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接引大乘人,我的戒定慧是接引最上乘人。 理解领悟能力不同,见性就有迟速的差异。 你听我所说和他所说的有相同吗? 我所说的法,不离自性,如果离开自性本体而说法,就叫做着相说法。 自性就常被迷惑。 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而起相用,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法。 听我说偈:‘心地没有过失就是自性戒,心地没有痴念就是自性慧,心地没有散乱就是自性定,不增不减的自性坚如金刚,自身来去自如皆本于三昧。 ’” 志诚听完偈颂后,向六祖悔过谢恩,并呈上一首偈子:“五蕴假合成幻化身,既是幻化怎会究竟? 即使回向真如自性,倘犹着法还是不净。 ” 六祖称许说好。 六祖又对志诚说:“你的老师说的戒定慧是劝小根智人,我说的戒定慧是劝大根智人。 如果能够悟得自性,就不必建立‘菩提涅槃’,也不必建立‘解脱知见’了。 要到无有一法可得的境界,才能建立万法。 如果能够领会这个道理,就叫做‘佛身’,也叫做‘菩提涅槃’、‘解脱知见’。 已经见性的人,要立这些佛法名称也可以,不立也可以,去来自由,无所滞碍,当用之时随缘作用,当说之时随缘应答,普现一切化身,而不离自性,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在神通’和‘游戏三昧’,这就叫做见性。 ” 志诚再请问六祖说:“‘不立’的意义为何呢? ” 六祖说:“自性没有一念过非,没有一念痴迷,没有一念散乱,如果念念都能用智慧来观照自心本性,常离一切法的形相执著,就能自由自在,纵横三际十方,都能悠然自得,还有什么需要建立的呢? 自性要靠自己觉悟,顿时开悟,顿时修证,并没有一个渐进的次序,所以不必建立一切法。 一切诸法本来常自寂灭,还要建立什么次第呢? ” 志诚听后,顶礼拜谢,发愿随侍六祖左右,从早到晚不曾懈怠。 原典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 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何名顿渐?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 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 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 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 一日,命门人志诚同:“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 对曰:“不是。 ” 师曰:“何得不是? ”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 长坐拘身,于理何益? 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 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 与吾说看。 ”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 ’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随方解缚,假名三昧。 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见有迟疾。 汝听吾说,与彼同否? 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 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发布时间:2020-12-11 10:53:3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