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怀瑾:详解最重要的打坐方法——“七支坐法”(附视频) 内容: 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视频:南怀瑾先生讲解“七支坐法”01打坐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 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 所以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 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 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 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 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 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 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 人呢! 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 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杈,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 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02详解最重要的静坐“七支坐法”(要点及注意事项)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一)双足跏趺(双盘足)。 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 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 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 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 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 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 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 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像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 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 (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附带需要注意的事项:(一)  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 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二)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 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四)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五)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 (六)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七)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 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 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东方出版社这种七支坐法,佛经上怎么讲? 释迦牟尼佛不是宗教喔,是科学家耶,也是大哲学家。 他说历代成佛的很多,一个劫数都有很多佛,上一个劫数叫庄严劫,现在这个劫数叫贤圣劫,有一千个佛出来,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再出来的是第五位弥勒佛。 《大藏经》里说明中国出几个佛,阿富汗出几个,印度出几个,佛都有预言,很奇妙的。 所以一般学佛,出家在家都不看佛经,随便看了一点佛学书,就以为懂佛了。 释迦牟尼说这个七支坐法在上一个劫数末劫的时代,也就是时代到了科学发达,文化衰落时,这个打坐方法失传了。 所以迦叶佛末法的时候,五百罗汉在山里修道都不能成功。 后来感动五百只猴子,是迦叶佛时代的罗汉变成猴子,在山上打坐示范。 这五百个修行的罗汉看到才学会打坐;等他们自己得道以后才晓得这不是猴子,是得道的罗汉,故意示范给他们看的,所以才学回来这个七支坐法。 第一支,所谓支是什么? 支是最重要的意思,第一支是两个腿跏趺,就是这样(师示范)。 这样双跏趺的时候不需要坐垫了,可以起来(师以两手撑起全身)学瑜珈的可以跳动,腿就这样盘着,手一撑就跳过去了。 假使我练一下表演给你们看,你们一人出一百万,我跳到那里去。 这是双跏趺坐法,就是左脚放里面,右脚放外面。 反过来右脚放里面,左脚放外面,也是一样交换。 单跏趺就要用坐垫了,左脚在下,右脚在上;或右脚在下,左脚在上。 你坐坐看自己就感觉了,假使右脚在下,身体向这里偏了,影响到左边的脑;如果是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呢? 又向另一边偏了,你体会看看。 这是体会啊! 学啊! 不是听啊! 这是科学了,等于左右脑神经受到不同的影响,这是跏趺坐。 但是个人身体关系,喜欢这一边,不喜欢那一边,你就晓得身体的结构已经偏向于那一面了。 所以自己要端正身体。 你看大家,我昨天还笑他们出家人坐惯了的,人都是歪的,没有一个正直的。 如果双盘的话,左脚在里头,右脚在外面叫金刚降魔坐法;如果右脚在里面左脚在外面,这叫吉祥如意坐法。 你们看佛像,学密宗这些都要懂啊! 这样坐起来(师转身背对学员),由尾闾骨起从第一到第七节,就要这样端正。 这七个骨节很重要。 两个腿一定要交换,一定要盘好,对身体有那么重要。 你看密宗塑的佛像细腰身,臀部大,胸膛大。 腰是直的,胸是挺的。 所以昨天我还笑他们,每一个都是弯腰驼背,我现在站起来,身体还不像你们那样弯,我还可以不戴眼镜看报纸,还在带领他们搬这些东西。 我在书上告诉大家,假使你们不双盘,散盘也可以。 散盘不要跷腿,那样身体就偏了,要放平。 如果换脚,也要放平。 不过我小时候学佛,在杭州一个和尚告诉我,盘腿啊,重要得很。 他说有一个和尚,夜间在外面修头陀行,在坟堆上打坐,双盘坐到半夜以后,忽然听到吱吱喳喳,他张开眼睛一看,有些鬼跪下来在拜他。 “哎呀! 这里有个菩萨耶! 放金光的。 ”他等一下坐累了,双盘变成单盘。 那些鬼说不对不对,变了,亮还是亮,黄金的塔变成银子的塔,差一截了。 他再坐累了,就散盘坐,那些鬼就拿泥巴丢他,说这是个什么东西啊,一堆泥巴放在这里。 他一听,还是赶紧把腿双盘盘起来,那些鬼又来拜了。 这是当年在杭州听的故事。 再说人老了,先死亡的是两条腿。 假使老了你这个腿动都动不了,那不行的,生命从下面来的啊。 那你说八仙那个铁拐李,还拐脚呢,那当然也可以,有方法修的,那是气的关系,全身要通的。 这是第一支,最重要的。 第二支背脊骨要挺,不要故意去挺,是直如一串铜钱。 以前铜钱是一串一串,串起来笔挺,从尾椎骨到腰这里,五至七节都要注意。 尤其到两个夹脊还阳穴这里,练武功的人,这个还阳穴对到胃、心脏,都有关系,所以一定要坐好。 当然你身体不好的,先勉强一点。 你气脉到了一定会好的,这个姿势不对,身体弄不好不要谈修行了。 你看现在这一些中年人,背脊这里一驼,打坐就这么勾起来,完全老化了。 譬如我这样一坐,我的眼睛平视不动,可以看到两边;头平面地转过来,可以看到后面一点,这一边也一样。 把脸完全转到背后去,我还没有做到,如果再活几年也许可以做到了。 颈部这里要这么柔软。 这是说背脊骨要挺,第二支。 肩膀第三。 重点是肩膀平,你们打起坐来这样,现在看着我! 肩膀这样拉开平的啊! 不要故意挺喔! 再拉大是平的,万一手短呢? 你不一定结这个手印,两手可以这样放在骻上,手太长的也可以放在膝盖上。 第四支结手印了。 刚才讲长短,再拿解剖学、生理学以及中医气脉的道理,这一讲很长了,所以这个基本要搞好。 第五支讲到眼睛,最好是闭眼睛,古人所讲的是半开半闭,但是我的书上坚持要采用闭眼睛,因为这个时代大家用眼睛太多了,所以方法要变。 第六支舌抵上颚,第七支颈椎头部摆正。 上颚在哪里? 你们拿手指摸摸自己口腔里上面有个凹,那个叫上颚。 所以告诉你舌抵上颚,如果抵在上牙龈的后根,是不对的,还要进去一点,这个凹是穴道,针刺这个穴道没有问题的,所以叫上颚。 这叫七支坐法。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东方出版社03每天至少三次,一路下去,一定会有成就的‍‍关于静坐修法,每天一定要规定自己,至少三次,早晨起床一次,晚上睡前一‍‍次,白天看你自己的时间规定。 要自宁戒律不要别人管,自己管理自己起来,这样一路下去,一定会有成就的。 在家的诸位居士、菩萨们,回到家里,把这个禅堂的这个习惯这个精神,变成生活里头一部分,非常美、善的生活,也是在家里早晨,不要忘记了还是在禅堂一样,早晨起床一次静坐,晚上临睡以前静坐,白天如果有空的人,下午午睡以后起来一堂静坐,起码三次。 不是为静坐而静坐,静坐不是道,但是要想成道明心见性而证菩提,又非修‍‍静坐这个禅定工夫不可,同时为了自己生命的健康,平常少病少苦恼,这是最不花本钱的健康保养办法,同时把生活回家以后,规定调整好,也是生活一种规律,严肃自己的人生,严肃自己的生活,你慢慢养成习惯了,社会上的朋友们,家庭大家都知道,就变成一种风气,很好啊! ——《南禅七日》编辑 | 小舟   监制 | 南北留言及投稿 | 公号后台   购书 | 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2020-12-10 07:51:5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