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医为什么要强调“五谷为养”!五谷养何处? 内容:  吃饭,就是吃种子    为什么中医要强调“五谷为养”? 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植物、动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气和神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种子里。 而且种子本身的蛋白质结构,和其他部位的蛋白质结构完全不一样。 也就是说,当你把种子里面的这些物质能量,转化成自己的精气神,所消耗的自身能量是最低的。 如果你吃别的部位,还需要再去消耗自身的能量,所以吃种子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是吃种子,而且其他的东西只是下饭的。 因此,不能把主客颠倒了。 现在的人吃饭都是吃菜,不吃或少吃主食,这样其实是不符合我们身体需求的。 五谷养何处  说了这么多,那么五谷到底是什么呢? 要想详细了解五谷,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寒、热、温、凉和归经。 对应我们的肝、心、脾、肺、肾,我们需要吃的种子分别是麦、黍、粟(小米)、稻、菽(豆子)。 虽然,吃五谷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不能盲目吃。 因为五谷分别对人体不同的脏器有不同的补益作用。 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学习一下: 肝气虚时,要多吃麦,尤其是莜麦  莜麦是一种对人体很有益处的谷物。 莜麦跟燕麦不一样,莜麦需要满足“三熟”。 所谓三熟是指:第一,它本身是成熟了的;第二,它要经过炮制,用火炒一遍;第三,需要再把它蒸熟,所以莜面的火性、温性特别大,因此肝气虚寒的人吃点莜面是很好的。 在内蒙古和晋北,人们吃莜面、吃黄米糕,都是一种传统,能抵御当地的严寒风霜,这也是由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的。 我小时候在大同,冬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是经常的事儿,而独特的饮食结构使我们能够抵御当地的那种严寒。 肝火旺的人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吃食,荞麦。 荞麦寒,北京人吃荞麦是和羊汤配着吃的,要不吃进去之后就会凉,胃里不舒服。 心火旺时,要多吃黍  当一个人心火特别旺,整天欲望强烈、兴奋得睡不觉,就应该多吃一点黍。 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黄黏米,就是大黄米;还有一种是秫,指高粱。 我偏向于认可后者的解释。 脾气虚,要多吃粟   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五谷就是小米。 很多人跟我说小米是凉的,这是互联网上的答案,其实小米是温性的。 但是如果你喝的小米稀粥太稀了,就容易引起排尿频繁。 因为小米稀粥的味道是甘淡的,甘淡的东西就比较利尿。 所以很多人吃了小米稀粥后,上厕所很勤。 这是因为伤着肾了。 于是,人们就又想到了吃炒米,炒出一点儿焦苦的味,平衡一下本身的甘淡。 其实,这就像我们喝白开水容易排尿,放点儿苦的茶叶,喝完就生津是一样的。 真正的小米粥就是指那种稠稠的,不是汤汤水水的东西。 孕妇产后喝的小米粥,还要把小米上面的米精米油熬出来,那是最滋补的。 肺气虚时,要多吃稻   种稻子,首先需要水。 而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所以稻子的产地主要在南方,叫水稻。 东北产的稻子也不错,但水稻寒性比较大,好多人吃完之后就容易产生胃酸。 那如果我们想吃东北大米,又怕大米寒会导致胃酸怎么办呢? 其实向要在焖大米的时候,往里面加点儿带辛温之气的孜然或者桂皮,就可以平衡大米的寒气了。 常见的稻米包括:粳米、糯米、糙米。 粳米,得秋天之气最重。 我们日常所食基本都是这种稻米。 种得最晚,收得最晚,得秋天金气一秋凉之气最重的那种米。 有一个叫白虎汤的药方,是清肺热的,里面就会用到这种叫粳米的大米。 为什么叫白虎汤呢? 取的是夕阳西下,热量消减的趋势。 中医认为“白虎”代表西方,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 以白虎命名,形容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 糯米,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少。 糯米特别黏,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少,我们常用这种稻米来制作黏性小吃。 稻米越糯,口感越好,所以就需要人们去捣糯米,而糯米越打越黏,就越不好消化。 《伤寒杂病论》里有一个药方叫桂枝汤,药方的后面有一个方后注,里面提到了服用桂枝汤的时候要“禁生冷,粘滑”。 发布时间:2020-12-06 07:00:0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