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陀所有的教导,都只有一个目标! 内容: 佛教的教导是关于弃恶修善的,然后当舍弃恶,建立起善时,我们便将两者都放下,中道就是超越两端之道。 佛陀所有的教导都只有一个目标——为未解脱者指出一条离苦之道。 这教导给我们正见,若无法正确地了解,我们就无法达到平静。 当诸佛觉悟并初次说法时,他们都谈到两端——耽著欲乐与耽著苦行。 这是两种沉迷的形态,人们就被困在感官世界的这两端摆荡,永远无法达到平静,不断地在生死轮回中流转。 觉者观察到我们都被困在这两端之间,永远见不到中道法。 这是沉迷之道,而非禅修者之道,非平静之道。 耽著欲乐与耽著苦行,简单地说,就是过松之道与过紧之道。 若观察内心,你们就会看见过紧之道是愤怒或忧伤之道,走上这条路,只会遇到困难与挫折。 至于另一端——纵欲,若能超越它,你们就超越了欲乐。 既不痛苦,也不快乐,是种平静的状态。 佛陀教导我们要放下苦与乐两端,这是正确的修行,是中道。 中道所指的不是身体与语言,它是指心,当我们不喜欢的法尘生起时,它会让心产生迷妄。 当心感到迷妄而晃动不止时,这不是正道。 当喜欢的法尘生起时,心便耽溺于欲乐中,这也不是正道。 没有人想要痛苦,我们都想要快乐。 但事实上,快乐只是痛苦的另一种微细形态,快乐与痛苦、欢乐与悲伤都出自相同的来源——渴爱。 因此,当快乐时,你的心并不平静,它确实如此! 例如,当得到喜欢的东西,如财富、名望、赞誉或快乐时,我们会很高兴,但内心仍隐藏着些许不安,因为害怕失去它。 那样的恐惧不是平静的状态,不久后我们可能真的失去它,然后真正感到痛苦。 因此,即使是在快乐时,痛苦也会随时在你不觉察的情况下发生。 佛教的本质是平静,而平静则来自如实觉知一切事物的本质。 若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了解平静既非快乐,也非痛苦,这两者都不是实相。 人心——佛陀告诫我们去觉知与观察这个心,只能借由它的活动加以觉知。 而真实的本心,则无法借由任何东西来测度或认识,在它的自然状态下,它是如如不动的。 本公众号的转载文章仅作公益性分享,除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 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内容转载自灭苦之道。 推荐阅读▷洪水冲走12磅重的佛像,佛像竟逆流而上漂浮回寺院! ▷什么是护法? 每个学佛人都应该看看▷带你走进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殊胜得绝对超乎想象▷“吃肉”这件事不能小看! 一要还“肉债” 二要还“命债”▷最殊胜的法供养 | 清水福田供养五台山三宝! ▷儿子打断爹的肋骨,贫苦家庭的悲剧| 清水慈善为瓦房店市岗店街道送爱心物资添加清水居士微信fofa599(与您同修佛法,共证菩提)清水居士微信长按二维码添加佛说:“若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 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几秒钟,让更多人得闻佛法,即是法布施。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 发布时间:2020-12-02 18:28: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