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照式念佛 内容: 观照式念佛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621244068213112839学苑开示2015(2)观照式念佛那么善导大师过去以后,在净土宗的祖里面又有一个代表性的,永明延寿大师出现,这是六祖。 永明大师的思考,他把净土宗的思考,他把它扩大,也就是说,永明大师认为净土宗你不要老是只想要求生净土,你这样子是太没有出息了;你要考虑成佛,把法华涅槃的一佛乘思想放进去。 就是说你应该用更开阔的心情,而不是只是逃离,逃离娑婆趋向净土。 其实你可以做的更好,所以他就把第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这种菩提心、空正见的思想,把它融到净土去了。 就是说你不应该只是害怕业障,害怕三恶道而到净土去;你应该以一种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你应该要有更大的理想抱负。 那么永明大师他提出这种思想,等于是把圣道的禅观的智慧跟净土宗的信仰的念佛成功的结合在一起。 那么永明大师,宋朝,后来到了明朝末年以后,包括莲池大师,包括蕅益大师就提倡的这种禅净双修的概念。 就是说同样一句佛号,其实你可以操作的更好,所以在这个思想当中它就有一种,把妄想带回到我们的一念心性的概念。 就是说善导大师的观念是你继续活在妄想,但是他用刀山油锅业障深重的这种灾难性的果报来激发你的妄想,让你皈依佛陀,他妄想本身没有改变,还是用妄想,比如说你还是要攀缘心,但是你把攀缘娑婆的心转成攀缘净土的心,好过你攀缘娑婆世界。 那么这种心,就是集所有的攀缘,于一句佛号,你把所有话…,一念生万法不生,那么这种思想是没有离开妄想的本质,还是有所得。 但是永明大师的思想不是这样,他认为你在念佛之前要先做一个动作,把心带回家。 这个意思就是我们现在已经离开家太远,我们已经忘失来时路,我们从一念心性开始离家出走以后,在娑婆世界的人事的五欲六尘活动太久,我们已经忘了我们本来的面目了,本来忘了就忘掉,那么这个时候他开始怎么样? 他要我们回光返照,你这个时候心态不能向外,要内观了,观照我们一念的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 所以他多了一个动作,他在修皈依之前,先把心带回家。 那么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好处就很重要。 就是说他是站在家的角度来提佛号。 只皈依的人他是心慌意乱,他这个人已经没有家了,但是没关系,赶紧的…,因为我不想到三恶道去,所以我别无选择,只好到净土去。 这个是一个概念。 那么在永明大师的所谓的观照式的念佛,他不是这样想的。 他说我到净土去,我不只是害怕三恶道,我是为了成佛,我要成就无量的功德庄严,我为了菩提道而求生净土。 那么这样子他的整个胸量格局会比皈依的念佛来的大,这是他的第一个优点。 ,第二个优点,当他遇到妄想的干扰的时候,他有某种程度的安住调伏的力量,因为他站在一个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念佛。 诸位,在大乘经典上说,妄想要伤害你,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仁者心动,你必须要从家里面出来,妄想才伤得到你,就像老虎要咬你,它有个条件,你必须从家里面跑出来,如果你待在家里面,老虎是进不去的。 说你要跟妄想感应道交吗? 你要攀缘妄想。 所以禅净双修的概念就是说,你安住这一念心性不迷不取不动,妄想的活动范围非常广,但是它到不了你的心性。 所以大乘经典上讲,般若生一切法不生,心性生一切妄想不生,没有一个妄想,有本事跑到你的心性里面去伤害你,不可能,你自己从心性中跑出来,你自己不待在…,你要攀缘,妄想就有机可乘。 所以在永明大师、蕅益大师的思考当中,就是说他这种观念有个好处,他不容易受到妄想跟业力的干扰,尤其在临终的时候。 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些人生的回忆的妄想,可能有一些生死罪业没有忏干净,那么这个时候,你安住一念心性的时候,你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虽然我有妄想我有业力,但是我可以让自己安然的走过妄想走过业力,接受弥陀的光明。 就好像说我的心中有地雷,但是我可以不碰触它,我不去爱取我不去攀缘它。 所以这个永明大师的思想,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好就好在,他能够对妄想他创造一种防御的功能,就像飞弹有防御功能,但他也有缺点,有些人他没办法学习大乘经典,他不懂得这套把心带回家的体系,他就操作不来。 就是说观照式的念佛的缺点,他不能普遍大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概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照这种方法去操作。 信仰式的念佛好就好在哪里,那三根普被,是吧? 你稍微懂一点因果的人,你也知道你业障深重是吧? 稍微懂因果人,你从理论推论,合理的推论,你一定会到三恶道去,这个你总接受吧,你不可能永远…,三界六道你不可能永远在人天嘛。 你做一个乞丐,你敢保证你每一餐都讨得到饭吃吗? 不可能。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不能主宰你的生命,那是业力主宰。 你不知道你阿赖耶识里面有多少善业多少罪业对不对? 你不知道哪一天罪业起现行的。 所以这样讲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净土宗的传承,这十三代祖师当中分成两块,一个是皈依式的念佛,一个是观照式的念佛,两种。 那么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都可以把你的心,回归到弥陀的功德的大海当中。 这两个法门我我不想去分别说谁好谁坏,因为可能我说谁好谁坏,可能有些人会不高兴,然后我是觉得你契机就好。 但从理论上说你用信仰来念佛,风险性比较高。 理由是信仰式的念佛,如果是这个船走的时候,风平浪静,就是你这个人先天烦恼轻薄,业障也不是很重,你没有太多的风浪,信仰式念佛可以冲的过去,可以过关。 但是如果你临命中受到很大的冲击,你只有信仰式的念佛,因为你缺乏家的摄受,就套一句专有名词,你缺乏心性功德的加持。 也就是说你创造一种佛号,你只有一种力量,就是佛力的摄受,而这种观照式的念佛,他念一句佛号是两种力量,他有心力跟佛力的摄受,心力它有内在的自性功德力的加持,他外有弥陀本愿两种力量,而你信仰式念佛,你只有一种力量。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临命终的时候是在风平浪静,你这个人福德力修得很高,你经常在净宗学院做义工,福报修的很大, everything is ok,你福报大,福报保护你,对。 但是如果你的福报修的不够,你得小心。 临命终你如果罪业起现行,你福报修的不够,那你要用信仰式的念佛,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你面对这么大的风浪,而你只有一个单独的佛力的摄受,你的心力是羸弱的,你只有靠一个信仰在支持你,那我认为往生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变数。 我今天只是把净土宗的传承如实的告诉大家,有两种的操作方式,会让你在临命终跟弥陀感应道交,至于你们觉得哪一个方法好,都好,都可以。 那么观照式的念佛的好处就是,他在佛力摄受以外要加一个心力不可思议。 你安住在家里面,家庭对你的摄受力,真如本性对你的摄受,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两种力量的摄受,你能够让你不随妄转,心常觉照,就是觉照你的家,你老是想到家的时候,家就在加持你了,真的,本愿在加持你。 净土宗十三代祖师我把它研究过一遍了,主要是两种念佛,信仰式的念佛,观照式的念佛。 当然这两个也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其实观照中也有信仰,信仰中要有观照,只是它的轻重不太一样。 那么这两个法门都能够把我们从一个打妄想的状态把它带出来,而顺从本愿,是这个意思。 ---净界法师《学苑开示2015》回 向 偈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更多文章视频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观看全集视频文字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发布时间:2020-11-25 00:03: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