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舌尖上的"非遗" | 四川开江豆笋,嫩滑醇香,怎么做都好吃! 内容: ▲点击关注,素食菜谱汇大约爱吃的人都看过《风味人间》,其中多次提到了由中国人创造的国粹型食材——豆腐。 中国自古是农业社会,吃淀粉为主,那么蛋白质由谁提供呢? 答案是大豆。 而大豆的美味不仅仅局限于豆腐 。 为了解决植物蛋白不好消化的问题,于是不同的豆制品相继出现。 除了豆腐,还有腐竹、腐皮等我们常见的美味。 但有一款隐匿于蜀地巴山的豆制品,它被誉为豆制品中的战斗机,舌尖上的“非遗”,它就是四川开江豆笋。 相传清朝初年,皇帝游玩四川。 一日途经开江县,由于连日赶路,人疲马乏,看到远处有一土地庙,他便朝那边走去。 只见后院中有一老妪和一玩童正在生火制作豆腐,皇帝便停下脚步与老妪聊天。 无人看管的玩童拿起竹筷子就在豆浆锅里一顿乱搅,大约过了一支香的功夫,20余支竹筷子裹上厚厚的一层豆皮,状似竹笋。 当想到锅里正在煮豆浆做豆腐时,老妪揭开锅盖一看,早已煮得干干的了。 “豆腐制作不成,何不将豆笋拿来待客! ”老妪将豆皮从筷子上撕下来,然后放在锅里用水一煮,盛上一大碗递给皇帝。 “真鲜! 真鲜! ”饥饿难耐的皇帝连连叫好。 豆笋又名豆筋、豆棒、豆杆,以四川开江闻名,开江豆笋2009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麦豆笋继承非遗文化,弘扬匠人精神。 汇聚大豆精华,传统手工匠制。 豆笋含有高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和钙、铁、锌、硒及多种维生素,营养极其丰富,长期食用有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可延缓人体的衰老,深受人们的喜爱。 央视《味道》推荐美食开江豆杆,挑选当地六月黄黄豆经过磨浆、烧浆、摇浆变成豆浆,再由豆浆变成豆笋一根豆笋的形成,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开江豆笋制作过程特别繁琐,不仅需要耐心,更要依靠手艺。 只为最纯粹的美味,制作过程包括:选豆 → 泡豆→磨浆→过滤→烧煮→提豆笋→烘豆笋→切豆笋→烤豆笋。 制作豆笋也有工厂和作坊之分别。 工厂制作豆笋一般都是机械化流程量产,而作坊迄今为止都还保留着纯手工的制作方式,论品质和口感当属纯手工的更胜一筹。 制作豆笋对手艺是非常考究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手艺制作出的豆笋口感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 除采用的原材料不同以外,另外就是制作的工艺。 整个豆笋制作过程是异常繁琐,考验的是耐心和手艺。 一根看似简单的豆笋却有着如此多的工序,实属不易,向这份难得的坚持致敬。 豆笋里层的颜色均会比外面的稍暗些,这是因为豆笋是裹一层烤一层,然后再裹一层再烤,如此反复,因而最里层的颜色比外面的要稍暗些,属正常颜色。 与众不同的口感比肉更美美味豆笋简单可理解为棍棍版腐竹,除了一样好吃之外,更加筋道,但其中奥妙却更不简单。 更重要的是,开江豆笋的原料只有大豆和水,无任何添加,更不可能存在防腐剂。 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 技艺得到传承,美味方能源远流长。 口感醇厚,绿色健康才是美食延续的制胜法宝。 无论是涮火锅还是卤菜,开江豆笋都像棉花一样柔软,吸收满满的酱汁,光泽诱人,美味十足。 一口吃下去,首先感觉到酱汁在口中四溢开来,紧接着豆香的气息逐渐蔓延整个口腔,仿佛味蕾不仅仅是长在舌头上,而是整个口腔。 再配上劲道的口感,只能用人间美味四个字形容。 特别提示:豆笋在做菜之前一定要用冷水(常温自来水)浸泡5小时以上,中途能换1-2次水是最好的,切记勿用热水尤其是开水急泡,否则营养和口感全无。 豆笋适用于小炒、素炒、杂烩、凉拌、卤制、下火锅以及煲汤,色味独具鲜美。 开江豆笋传统手工制作 纯素无添加高蛋白 营养丰富▽长按二维码 立即购买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 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遇见美好素食 发布时间:2020-11-21 17:00: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