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经》里的一个“心”字 奥义无穷 内容: 文:净慧长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心”字,是核心的意思。 因为一部《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一卷经有一万字左右,六百卷就有六百万字。 六百万字的《大般若经》以这篇二百六十字的《心经》为核心、为纲领。 所以这个“心”字的本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所以叫《心经》。 “经”字的意思和我们中国传统的解释有相同的地方,佛教讲“经者,圣人被下之言”,圣人为了教化大众所说的话,叫做经典。 经典的本意有“经常”的意思,圣人所说的话有真理性,常恒不变,具有稳定持久的权威性。 这里的“经”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心经》所显示的文字、观照、实相三种般若,这个道理不可改变,所以称为“经”;依此道理修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能够得成就,所以称为“经”;而且,这本经所显示的道理是一切持不同意见的人——佛教称其为天魔外道,所无法驳倒的,所以称为“经”。 总的说起来,经就有这三个意思:一是真理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正确性。 刚才讲到《心经》的“心”,在此主要是核心的意思。 如果把这个“心”字引申来讲,这个心就是讲我们当下的心:怎样来安顿此心,怎样来认识此心。 心在佛教思想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佛教整个修证法门就叫“心地法门”。 心,能生万法,所以把心比喻成为大地。 由于佛教有诸多派系,对于心的分类有多种说法,有的分为四种心,有的分为五种心。 南传上座部有八十九心、百二十一心的区分,密宗有百六十世间心的分析。 分为四种心的,一是“肉团心”,就是心脏的心。 二是“缘虑心”,具有思考问题的作用和功能。 取一个对象加以思考,所以叫做“缘虑心”。 三是“集起心”,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具有集聚诸法的种子,生起现行、发挥作用的功能。 四是“坚实心”,指的是如来藏,自性清净,不生不灭。 通过般若的理解与修证,最后所证悟的境界、净化的心灵,那就是“坚实心”。 分为五种心的,是从心的作用来区分。 我们坐在这里,每个人都在起心动念。 起心动念的那一刻,叫做“率尔心”,就是一个念头开始的那一刻。 但是我们的思虑不会停留下来,接下来就是“寻求心”。 起了这一念,就要去推理。 率尔心相当于感觉,寻求心相当于推理。 寻求以后,就要下判断,所以就有“决定心”,对所思考的这个念头进行判断。 第四就是“染净心”。 因为只要有判断,就一定有其性质,是善还是恶,是染还是净。 判断总有个结果,结果不是善就是恶,所以叫做“染净心”。 第五是“等流心”。 等流者,念念相续不断。 判断了以后,不论是清净心还是染污心,都要等流下去,就是继续不断地指导行善或作恶。 这五种心,是从心的作用来区分的。 《心经》的二百六十个字,有一个纲要,那就是心经开头的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是《心经》的纲要,是修行的纲要,也是佛法的纲要。 “观自在菩萨”,可以从两个意义来理解:一是,以这一位修行证果、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作为一个过来人,所谓“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这位观世音菩萨,是实践了文字、观照、实相三种般若的人,所以他能够得到大自在。 他的大自在是怎么样得到的呢?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深般若”不是浅显的智慧,不是小聪明,而是无漏的大智慧,所以叫“深般若”。 深般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 二是指那些“行深般若”具有观照功夫、能得自在的菩萨行者。 本公众号的转载文章仅作公益性分享,除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 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内容转载自佛教在线。 推荐阅读▷洪水冲走12磅重的佛像,佛像竟逆流而上漂浮回寺院! ▷什么是护法? 每个学佛人都应该看看▷带你走进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殊胜得绝对超乎想象▷“吃肉”这件事不能小看! 一要还“肉债” 二要还“命债”▷最殊胜的法供养 | 清水福田供养五台山三宝! ▷儿子打断爹的肋骨,贫苦家庭的悲剧| 清水慈善为瓦房店市岗店街道送爱心物资添加清水居士微信fofa599(与您同修佛法,共证菩提)清水居士微信长按二维码添加佛说:“若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 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几秒钟,让更多人得闻佛法,即是法布施。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 发布时间:2020-11-18 18:00: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