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怀瑾、刘力红:如何用主食养护我们的生命 内容: 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01刘力红:如何用主食养护我们的生命最近我看《传习录》,读到其中有很多很会心的地方。 自己本来也是这样想的,突然间发现,阳明先生也是这么说的。 哎呀,这个时候就叫做有感了,你跟他就通了,感通了。 虽然没有达到他的那个境界,但是某些方面也真正是像孔子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经常在讲“消化”这个词,突然间,我看到阳明先生也在讲消化,他讲什么呢? ——他在讲学问上的消化,学问上的消化不良。 阳明先生讲,现在做学问的人就存在消化不良——书读了很多,装到肚子里,郁积于内,消化不良,不能自用,反而成病。 所以阳明先生非常强调,知行是合一的! 他也是主张不需要太多的东西,我也始终认为是这样。 读书,做学问,也有消化不良,大家好好去品品,尤其这个碎片化的时代。 现在的人为什么会有消化不良? 为什么肠胃会出大问题? ——成天都在吃零食,碎片化就是零食嘛! 零食吃多了,自然没有胃口再吃主食了。 甚至有些人又要减肥,也不吃主食。 我很多时候都在讲,为什么要吃主食? 主食为什么在《黄帝内经》里那么重要? 再好的东西,(久了)你都会厌,唯有一样东西,你是不会厌的,就是主食。 为什么? 就是因为它平淡,它的性味是甘平的。 我们讲,甘平的东西才能做主食。 不管是麦子,还是谷子、高粱、小米、粟子、稷,它们共同特征都是——其味甘、其性平。 就它共同具足一个什么啊? 其味甘、其性平,这叫什么德? ——土德。 做主食的东西,土德一定要很厚,它才能做主食。 从土德的角度,你会领会,人为什么不能离开主食。 为什么《内经》里讲“五谷为养”? 我们要想养这个生命,就离不开主食。 说养生,第一条你就要谈主食,你就把主食吃好来。 这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因为人是什么? 人是“裸虫”。 人就是在万物里面土德最厚的生物。 所以,我们的主食很重要。 那大家知道,学问上的主食是什么吗? ——就是经典! 经典是学问上的主食。 所以你说,经典的东西,今天吃一顿,明天就不吃了吗? 主食是你一辈子离不开的。 为什么到哪儿中国人都讲吃饭呢,不讲吃菜呢? 我到广东就吃粤菜,到四川就吃川菜,到贵州就吃贵州菜,到云南就吃云南菜。 但是主食永远要吃,主食是一辈子的事情,活一天就要吃一天主食。 经典就是这样,你要想做学问,那就要伴随你这一生。 要“五谷为养”,你就必须要去读经典。 确确实实它在慢慢地滋养你,这个滋养是随着岁月的累积在累积,它的滋养是不可思议的。 02南怀瑾:我常劝青年多读古书,“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我常劝青年多读古书,不要以为自己学问够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问经验永远不会够的。 古人著书立说,累积了多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穷毕生精力,到晚年出书,流传下来,我们如果不读古书,那才真是愚蠢,因为有便宜不知道捡。 读了古书,就是历史的经验,是吸取古人付出辛酸血泪的数千年经验,供自己运用,所以何必自己去碰钉子,流血流汗,茹苦含辛再领悟出同样的经验呢? 或者说,只是读他的书,而又看不见他的人,可以和他交上朋友吗? 当然可以呀! 我们由古书就看到他的时代背景了。 看古董也是如此,一个几千年前的陶器,看来似乎非常粗拙,远不如现代的陶器那么精致美丽。 但现代陶器的精美,一眼看过去,就尽在这一眼之中,不耐久看;而一个古陶器放在面前,它的粗拙中,就越看越有意思,有气势,有韵味,有一种盎然的、深远的精神。 诗到了宋朝,如“云淡风轻近午天”,也的确是好诗,但只那么轻轻淡淡的,就没有唐诗的那一种浓郁情怀。 后世下来,明诗、清诗更加不同了。 文学如此,文化也如此,试看历代人物,气度、政治的制度,一看就知道,一代有一代的味道。 过去历代都有不同,也是循历史的痕迹,渐渐变易而来的,所以从历史渐变的轨迹中,也就可以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是“尚论古之人”,与古人交朋友的道理。 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在未得志前,连吃饭也成问题,但他的书房就有一副对联:“读书万卷,神交古人”,这种胸襟,这种抱负,是年轻人应该效法的,这就是“尚友”,也是与古人交朋友的意思。 中国有一部古书名《尚友录》,现在改编为《中国历代名人辞典》。 ——《孟子与万章》东方出版社刘力红先生内容转载自公号“三和课堂”。 编辑 | 小舟   监制 | 南北留言及投稿 | 公号后台   购书 | 阅读原文扫描图片二维码享受优惠价64元(原价108元)今年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2周年。 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与细论。 南怀瑾先生在近百年的沧海横流中,巍然自拔,朝乾夕惕,在众多领域为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 值此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做这本《南怀瑾国学日历2021》,是向逝去的大师致敬,传续先生的无尽心灯。 面对着人生中的彷徨无助、困顿迷茫、荣辱毁誉、悲欢离合,愿它能够像暗室中的灯,作为你前行的导航。 你还可以将这份满载着智慧的礼物,送给父母、孩子、朋友,点亮更多人的心灵。 发布时间:2020-11-13 10:49:3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