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理即信心,名字信心 内容: 理即信心,名字信心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435208134037045249楞严经修学法要11-4理即信心,名字信心那么关于这点我们看这个今天的附表第五:那么前面我们说的整个七处破妄,十番显见的思想,无非就是整部《楞严经》就是正念真如。 那么正念真如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从因地上来说,它是观照。 观照我们这一念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 在果地上,就是有顺从的意思。 开始顺从真如,不随妄转。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的《大乘起信论裂网疏》中,他把这个正念真如,他用信心,这个信就是随顺,这当中有六个次第:先看第一个,理即信心:「虽复不信自心大乘妙理,起惑造业,而信心之性,未曾稍减,如水成冰,湿性不改。」理即信心,这是一个标准的生死凡夫。 什么叫理即呢? 就是说,这个人在理体上是一个真如,但是你看他表现出来的作用,完全跟生死凡夫是一模一样的,是心有所住,弄到自己心有千千结,在临命终的时候很痛苦,这个就是理即信心,只有理体上称得上是信心。 我们看它的内涵:说,这个人,他从来就不相信、也不随顺自己本具的真如本性。 那么他相信谁呢? 他相信他自己的感觉、他相信他自己的妄想。 就跟着感觉、跟着妄想走,结果是起惑造业,当然这样子来说,他就在三界里面一次一次的得果报。 如果他的感觉是比较美好的,妄想是比较美好的,到天上去。 他的感觉妄想是邪恶丑陋的,到三恶道去。 那么这样不断的在三界打滚。 但是有一段值得我们庆幸的就是,而信心之性,未曾稍减。 我们过去打了很多的烦恼,造了很多的业,但是我们这一念心,从来没有受到染污,这个本性,并没有因为这样而稍减。 比方说如水成冰,湿性不改。 这个水啊…因为我们内心有所住、有所执取,就变成冰了。 你看水本来是没有形状,水有什么形状呢? 你用成一个圆形的杯子,它就变圆形了;你用方形的杯子来装水,它就变方形;它本身没有形状,它随时可以现任何形状。 但是冰就不同啦,冰它有固定的形状。 所以你看执着心很重的人,你一听他讲话,你就知道这一个人的种性,个性刚强。 一个修首楞严王三昧的人,他的特色就是调柔善顺。 柔软,他的心是柔软,一个人跟智慧、慈悲相应的心,是柔软的。 那么柔软叫做水,刚强就是冰。 但是,即便他变成了冰,但是他的湿性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他随时可以恢复他的本来面目——随时。 因为它的湿性,不因为它变成冰而改变。 当然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虽然打很多烦恼,信心之性没有改变。 看第二个,名字信心。 这以下就开始是修行人─二、三、四、五、六。 我们看名字信心这段:「能知现前介尔心性即是大乘,直下承当,不复疑惑,如知冰即水。」那么这一个生死颠倒凡夫,他在三界当中,一次一次的打滚,每一次都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但是突然间,他遇到了三宝起欢喜心,他拨出了他的生活当中宝贵的时间,来听闻佛法,如理思惟。 他终于知道了生命中的一个真相,什么真相呢? 「能知现前介尔心性即是大乘」。 这个乘就是车乘,通往常乐我净的一个车乘。 原来我内心当中,有一个这么好的东西啊! 就是我这一念信心,本来具足常乐我净嘛! 我为什么一定要向外攀缘呢? 我可以回到我的家,我的家里面,有种种的珍宝让我受用的。 所以他这个时候,开始「直下承当,不复疑惑。」他开始知道: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 原来我无量无边的功德,那种觉性、那种功能德用的体性,并没有丧失。 他就直下承当,而且没有任何的疑惑。 比方说「知冰即水」,虽然它现在还是冰,但是他知道,它总有一天一定可以变成水。 我们看这个菩萨戒,你会发觉一件事情,受了菩萨戒,不是只有菩提心而已。 你要知道,严格来说:菩提心它要有空正见的基础。 菩萨要有智慧,不只是一股脑的热诚,不是的! 你要以智慧来做基础。 一个人对于你的心性,直下承当,在你的生命当中,你就不能够说:我做不到。 不能这样讲。 你看很多人,讲要怎么样…研究佛法…,我做不到! 你听他讲这一句话,就知道这个人还活在攀缘心。 受了菩萨戒的人,只能说:我慢慢改。 你怎么能够说我做不到呢! 一念心性是清净本然,你用什么样的思考?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我做不到! 这个人就很难进步了,你看他三十年后…你看他这个样子,还是这样子。 你看有些人学佛,学了几十年啊,好久不见了,跟他一见面、跟他谈…哎哟,老样子。 还是这样子。 在无量无边的执着当中,增加一些善业,如此而已,本质没改变。 但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的学佛者,真的…三年不见、甚至一年不见,整个个性完全改变过来。 有些人他坐的车啊是高铁,速度之快啊,他生命的改变之快。 同样两个人烦恼很重,有些人是很快的脱离烦恼,有些人是在烦恼中一直转不出来,你的思考模式有问题。 如果你要经常告诉自己:我做不到! 那你就完了。 从今以后不要讲这一句话了。 从今以后你要说:我慢慢改、我慢慢修。 我总有一天可以达成…我慢慢改表示什么? 你的心量是开阔的嘛! 一个人有没有承当心性,就看讲这一句话──你要讲得出来,你真正在佛菩萨面前,大声的讲出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你凭什么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凭什么? 凭的就是烦恼不真实——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所以你今天研究《楞严经》之后,去受菩萨戒,你发的愿,会很真实,一点都不心虚的。 你可以很明确的在佛菩萨面前宣布:我就是要往这个方向走,这叫直下承当,这个就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 当然这个地方还没有修行,但是这个人已经成就大乘的菩萨种性。 以印光大师来说,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呢? 法王座下添新生,王子坠地功超群臣。 他已经生长在国王的家族,虽然是一个婴儿,什么事也没做,但是你不要忘了,他是国王的种性啊! 是这个意思。 所以受菩萨戒这个叫名字信心,透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开始直下承当他众生的心性,开始下定决心,我从今开始不要跟妄想在一起了,这是第二个名字信心。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回 向 偈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更多文章视频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观看全集视频文字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发布时间:2020-10-30 00:02: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