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坚持力 内容: 坚持力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436961612434472960楞严经修学法要13-5坚持力第三个「坚持力」──菩萨在整个自利利他当中,他的整个动力,那份坚持力,就是一种「大愿平等」:「大愿平等方便」——[所谓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盘,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 法性广大,徧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故。 ]这个『坚持』,前面讲「断恶修善」,这地方是偏重在「度众生」。 菩萨在度众生的过程当中,他应该怎么做呢? 你要发愿──一、尽于未来,「时间无尽」。 因为菩萨不能说,我这十年度众生以后,就不度众生了,不可以! 你可以适当的休息,但是你的愿力不能这样发,你的愿力一定是尽未来际,不能有一个中断的时间,不可以! 你这样子局限,你就跟真如法性不相应了。 所有的修学,都必须要随顺真如。 那么真如是什么相状呢? 「时间是无尽的」,所以你也要发「时间无尽」的愿力。 二、「空间无尽」,你要化度一切众生,不管这个众生跟你有缘、没缘、善缘、恶缘,你都要去度化他,使令他到达无余涅盘,不再招感三界生死的果报。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 因为「法性无断绝」故。 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它没有断绝的! 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相的对立的彼此,这样子菩萨才够究竟大般涅盘愿力。 菩萨为什么要「发愿」呢? 有三种理由:第一个、引生修学动力──我们看二乘人证得空性以后,他就不动了;二乘人是这样──他「从假入空」,这部份完成之后,他就很难「从空出假」。 「从空出假」这不容易啊,很不容易! 唯一的力量就靠「愿力」。 你看:有一个禅师到一个很偏僻的山上去闭关,闭了几年以后,他就走下山来,去找他的同参道友。 同参道友问说:「欸,你闭关,这几年你到顶了没有? 到了山顶了没有?」「山顶」当然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你悟到真如本性没有? 他说:「我到顶了。」他说:「你到顶了,你看到什么?」他说:「里面什么人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禅师就问这闭关的法师:「那这么好的环境,没有人干扰你,本来无一物,你要住下来才对啊!」这个闭关的禅师说:「我也很想住下来啊,但是西方有人不肯啊!」禅师讲「西方」,不是一个方向,它是一个表法;你一个人自私自利叫「东方」,「西方」就是大悲愿。 说我也很想住下来啊,但是我的愿力不肯啊,它就会推动菩萨「从空出假」以利他。 我们从「有相」到「无相」,是因为苦恼的力量来推动我们,那是一种动力,因为我们要离苦得乐。 因为有相的力量、有相的因缘是躁动的、是生死、是痛苦,所以没有人逼迫我们,很自然的想要到空性去。 但问题是:你「从假入空」以后,这个空性是寂静安乐的,菩萨怎会舍离寂静安乐又来到杂染的因缘呢? 就是靠菩萨的愿——发愿! 发愿! 所以我们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你所发的愿,你今生可能感觉不出有什么差别,但是等到有一天,你到了极乐世界,你证得空性以后,你马上从「空性」出来。 为什么? 因为你在娑婆世界的时候,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从空出假的动力。 第二个、确认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就能够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知道要先有一个短程目标、长程目标、究竟目标。 你能够集中你所有的修学,来完成你的第一个目标。 比方说求生净土,然后再广学诸法,然后亲近诸佛,最后成就佛道,你要确认一个目标。 第三个、突破自我设限──我们过去世所留下来的烦恼习气,你有愿力,你就能够突破。 菩萨为什么面对烦恼的时候──无所畏惧,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次的重新站起来,那一份的「坚持」就来自菩萨的愿力——坚持! 到这个地方,已经把整个《楞严经》的理念,作了一个总结,《楞严经》的思想,只有两句话--「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正念』就是随顺真如的意思。 『随顺』当中包括了「安住力、调伏力跟坚持力」三种,这三个都是随顺真如。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我们回忆我们刚始学佛的时候,我们缘的是三宝清净的境界而修学,但是我们的心,是住在一个有相的妄想中,做一些慈善事业、护持三宝、结结缘的事! 什么叫「真心」? 古人说:「连梦都没有梦到」! 不知道什么叫「真心」。 所以这个时候就叫做「善念」──有所得的善念。 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地方很重要──开始脱离妄想、脱离外境。 你看有些人,他学佛以后很正常,过一段时间变得不正常,不正常就是,欸! 他不太喜欢讲话,也不太喜欢外出了,他开始从「有念」而入于「无念」了。 所以「从假入空」这一段过程,菩萨他会暂时的远离人群。 这个阶段是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有时间等待菩萨,因为这是必经过程。 我讲实在话──一个人没有经过「从假入空」,你说:你学佛的时候很快乐,中间也很快乐,后来也很快乐。 不正常! 不正常…怎么会这样子呢? 除非你是再来人,你怎么没有经过这个「大死一番」的过程,不可能嘛! 你都没有经过「脱离妄想」的过程,那你是跟妄想在一起。 所以大凡是修行当中,有大突破的,一定有一个不正常期,他开始不喜欢跟人家连络了,也不喜欢讲话了。 这个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是三年、或者是五年、或者是十年,因为他开始再面对心中妄想,开始见相离相,开始在跟它脱离。 第三、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他又重新出来面对因缘所生法,这时候又培养一个「善念」,但是这个善念,跟第一个善念,可不一样──青山依旧在,夕阳已经不是昨天的夕阳。 他来到人世间,利用因缘的假相广修福德,但是他无住,不会被「因缘法」所伤害。 这三个阶段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安住」。 先成就「正念」,你才能够生起「善念」,这个善念才能够跟「解脱道」相应。 我们要先脱离妄想,然后再重新依止自己的妄想来断恶修善。 那你会问:「拜佛是谁?」当然,也是一种妄念,因为你要缘这个有相的因缘。 但是当你成就「无念」的时候,再生起善念,这个善念也是一种顺从真如,是这个意思。 修行──你一定要很清楚的「认清路头」,方向是很重要的! 「诸法因缘生」──你掌握一个解脱道的因缘,它一定会有解脱的结果出来。 我们可能刚开始走得不是很快,但是你的路头一定要走对。 我要提醒大家──成佛之道你可以走得慢,但是你不能走错,你走错,你还要回头,你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所以修行──宁可千年不悟,绝不可一日「着魔」! 它的方向就是先「从假入空」,先从有念入无念,然后再「从空出假」,再从无念当中,生起一个善念;先求「正念」再求「善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次第。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回 向 偈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更多文章视频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观看全集视频文字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发布时间:2020-11-01 00:02: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