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调伏力 内容: 调伏力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436960889890111488楞严经修学法要13-4调伏力其次,就是它的枝末了——「调伏力」。 前面讲到「无念」──「念而无念」。 或者我们按「天台」智者大师的思想,叫做「从假入空」──从一切的假名、假相的因缘当中,回归到清净的空性。 那么这个「调伏力」,就是「无念而念」,「从空出假」又产生一个念头,当然这个念头是善念。 前面叫做「正念」;从「正念」当中,依止我们「假观」的智慧,又产生一个善念,这叫「调伏力」。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止」,第二是「增长」;「能止方便」与「善根增长」;一个灭恶,一个生善。 「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不令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 ]我们在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中,有很多烦恼习气,不好的习气也是有,善的习气也是有。 但是,我们面对不好的习气怎么办呢? 「惭愧悔过。」「菩萨戒」中常说的──菩萨要有一种增上惭愧心。 那么怎么办呢? 你要思惟「业果决定」。 就是说,在我们当来的生命当中,是由业力决定的,我们要深信当我们造作了善业--它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当我们造作恶业--它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 所以我们对于未来,是一种「怖畏当来的三途果报」——怖畏。 菩萨对三途果报,深感怖畏。 我们说「不住」,不是叫你「否定」,而是说你要用「超然」的角度,来观察因缘。 所以菩萨在观察因缘的时候──当我们在面对恶法的时候,你要思惟这个恶法,肯定会带我们到三恶道去,菩萨对这恶法产生怖畏。 为什么怖畏恶法呢? 因为怖畏它的结果,菩萨看到因,他是随时看到果报的。 那么因为怖畏当来的果报,而产生「增上惭愧」;以惭愧心的缘故,来止息一切身口意的恶法,不令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失」故。 法性本来就没有过失,所以我断恶的整个行为也是顺从真如。 这是第二个思考,从一种顺从真如的角度,从无住的角度来生惭愧心。 「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谓勤修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 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 ]前面是「止恶」,这里讲「修善」,这当中分成两段:一个是「因地」,一个是「果地」。 我们应该要怎么修善会比较圆满呢? 要「广修供养」。 什么叫「广修供养」呢? 这地方有「身口意」三业的供养:第一、身业的礼拜,菩萨每天一定要礼拜诸佛,你受了「菩萨戒」你就知道,你一天不拜佛,就犯菩萨轻垢罪。 第二、赞叹诸佛菩萨的功德。 第三个、内心的随喜。 这「随喜」是很重要。 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 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我们所修的法门,只是无量善法当中的其中一小块,所以当我们随喜别人的善法时,对于我们来生是一个很好的布局。 比如说:有些人他参加佛七,他报名了,假也请好了,他打佛七的时候生病了;他要来听经,他时间到的时候障碍重重,这个就是过去生跟这个法没有结善缘,忌妒、毁谤…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总有一天我们是一定要成佛的,总有一天! 也就是说,总有一天我们要具足一切的佛法的功德,所有的法门,你都要去修的,没有一个法门你可以不修的。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来生做障碍,你迟早要学习它的。 所以一个菩萨他的眼光看得比较远,我今生的生命有限,我先「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但是对于很多的法门、一切的功德皆随喜。 先结善缘,先把未来的路铺好,所以要随喜赞叹别人一切的善法。 菩萨透过身口意三业的供养,这个是修「福德」资粮。 第二段「劝请诸佛」──请佛住世,请善知识住世,来转法轮,这个是修「智慧」的善根。 菩萨因为这样,以一种爱敬三宝之心,他有一种真诚的心,使令大乘的善根,辗转的增长,乃至能够志求无上之道。 菩萨在整个前进的动力当中,除了随顺真如、无住以外,他前进的动力,还得不断的培养「福德、智慧」两种的善念,来推动自己进步,这个是因地。 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 『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菩萨不断的在三宝中礼敬诸佛、称赞如来、随喜功德,这样,一方面消菩萨的业障,一方面使令善根不退转,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法性本来就是没有「愚痴」。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看那些比较高级的经典,比方说《法华经》、《华严经》,这种入圆教的思想,你会发觉:「圆教」思想的所缘境,跟一般「方等时」的所缘境,是截然不同的。 《地藏经》那「方等时」,所面对是无量苦恼的众生起大悲,但是你看《法华》、《华严》,只要入圆教思想的,入一佛乘思想的,它的所观境肯定是「三宝」。 《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前面九个除了「恒顺众生」以外,全部「所缘境」都是三宝的境界。 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为什么我们要礼拜诸佛? 要称赞如来? 要广修供养? 因为你必须跟三宝结缘,你的…你未来生当中,你才能够跟三宝的生命有所交集,而得到三宝的救拔。 其实布施的因缘,慈善的因缘很多嘛,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跟三宝有关系呢? 你看外道…有些人问我说:欸,外道也修慈善事业,佛教也修慈善事业,有什么差别呢? 外道修的…譬如基督教、一贯道修慈善事业,他这个善业到天上去,受完以后就没有了。 我们今天的善业的所缘境…我们所缘善业是三宝,所以我们到天上去受完以后来到人世间,我们又遇到佛陀的住世,遇到法的住世,遇到善知识僧宝的住世,我们就有因缘再听闻佛法,再去增长我们的善根。 凡位的菩萨你生长在一个没有三宝的地方,这是非常不吉祥的事情,你不能够增上嘛! 虽然我们内心当中有真如佛性,但是你没有一种增上缘来刺激。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的整个广修供养的所观境以三宝为主。 为什么呢? 因为使令我们大乘的善根不退转,你能够遇到三宝的救拔,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思想。 那么前面的安住力是强调一种「无念的正念」,这里是强调一种「断恶修善」的善念,从正念而引生善念。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回 向 偈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更多文章视频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观看全集视频文字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发布时间:2020-11-01 00:02: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