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德在解释这段文的时候,提出两个字的重点 内容: 古德在解释这段文的时候,提出两个字的重点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435071890678317056楞严经修学法要11-2古德在解释这段文的时候,提出两个字的重点好,我们看讲义的[己二、劝修]那么这一段经文,等于是佛陀在前面七处破妄,十番显见,乃至讲到二决定义的第一决定义,发菩提心后,佛陀先作一个总结的劝修。 我们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个是结示法义,第二个是以喻合法。 我们先看第一小段,请合掌:【阿难! 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生死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好,这个地方讲到我们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有两个次第:第一个、一种拣择:你要知道拣别,去选择。 拣别虚妄,那么选择安住真如。 你就要做一个真、妄的拣别跟选择。 佛陀说:阿难! 你现在想要依止你一个凡夫的见、闻、觉、知。 当然这个见闻觉知没有什么错,我们修行当然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听音声,听梵呗、听佛的说法,乃至于第六意识的了知。 那么我们依止见闻嗅尝觉知,来修学一切的法门,我们的目的干什么呢? 要能够契合如来的常乐我净的大般涅槃。 也就是说,当你学佛的目的,不是只是追求人天的生灭果报,而是追求一种圆满的佛果菩提。 那怎么办呢? 你要先拣别,这个拣别就是有远离的意思,你要远离生死的根本。 什么叫生死的根本呢? 就是攀缘心,心有所住。 你必须要依止不生灭心,才能够圆满…不生灭的圆满湛然的这种心性,才能够成就。 所以,第一个,你先你要先依止不生灭心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那么当我们把心带回家以后,要做什么事呢?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 这个湛就是湛然不动,依止这个湛然、不生灭的一个心性来旋转,这个关键在这个旋字。 当我们把心带回家的时候,不是大事已办啊,妄想它亦不断的干扰你,所以开始怎么呢? 调伏。 前面是讲安住真如,这个地方是调伏妄想。 那么《楞严经》讲调伏,是讲旋转。 这个旋转就是转识成智。 把妄想转成真如,使令这个生灭虚妄的心,不再生起,恢复我们本有的清净觉性,才能够成就本来光明、本来觉悟的不生灭心,来当作我们因地的发心,然后才能够圆成不生灭的果地功德。 那么古德在解释这段文的时候,提出两个字的重点:第一个「依」:首先你要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 第二个「旋」:你要能够旋转妄想,把这个妄想转成真如,依止不生灭心来转妄想。 我们的修学过程当中,你的因地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说清楚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烦恼,但是你用什么方式来对治烦恼,这影响到你未来的果证。 你用对立的方式:烦恼现前,用很强烈的方式,把它断灭,那你这样子的话,就是声闻人的对治方法,偏空的思想。 大乘的思想:是认为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妄想只是一念心颠倒而变成妄想,妄想不是让你去断的,妄想你要去感化它的! 所以《楞严经》它的意思就是,你要进入你内心的世界,先找到你的真实的真如,然后坐下来,跟你的妄想沟通。 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个转识成智,这个是转,而不是断。 大乘佛法的妄想、烦恼是用沟通的方式来转变它。 因为它的本性是清净的,它只是一念的妄动,产生一种虚妄的假相而已。 就像这个水泡,水泡你可以把它转变成水,其不变的湿性不失。 所以这个地方要清楚你面对烦恼的方式,是用什么样的态度,这会影响你未来的种性。 所以古德说:声闻人在断烦恼的时候,错损菩提。 他用很激烈的方式来消灭烦恼,结果他菩提心也发不起来。 因为烦恼的性,就是真如的性,错损菩提嘛! 所以你看阿罗汉修到最后是没感觉了。 阿罗汉修到最后是想受灭无为,没有感觉,没有想法。 那这个人就完了嘛。 这不是一个有情众生,所以唯识学上说,严格来说,阿罗汉入了灭尽定,已经不是一个有情众生了。 就是有情修成无情。 那就跟一个石头差不多啦。 但是我们看佛陀成佛以后,他是无量的大悲啊,月映千江,百界作佛。 到十方世界去做种种的示现,因为佛陀在断烦恼的时候,没有伤害到他明了的觉性。 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你在断烦恼的时候,你千万不要造成后遗症。 我们有病,我们应该吃药。 但这个药把病治好以后,不能伤到你身体的元气,所以你的善巧就变得很重要。 断烦恼每一个人都会,问题是你用什么方式? 我希望我们一个大乘的佛弟子,眼光放远一点,你不只是断烦恼,你的目的是要成佛。 所以你在断烦恼的时候,你要保存它的觉性。 那该怎么办呢? 这个方法─我们现在讲最圆满断烦恼的方法,速度快、又没有后遗症。 第一个,你先把心带回家。 我们讲过…遇到烦恼活动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贪烦恼在干扰你的时候,不是提佛号,先安住一念心性。 你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烦恼,那只是一个因缘的假相在动。 那么安住一念心性的时候,再提佛号,然后再用止观的方式跟烦恼沟通,说这个是虚妄的,那只是过去的一念妄动,这是一种过失相。 你不断的用佛法跟它沟通,这个妄想自然消灭掉,因为它不真实嘛。 所以当这样我们断烦恼以后,我们叫做什么? 佛法说:恢复本来面目、恢复你原来的觉性,是这个意思。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回 向 偈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更多文章视频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观看全集视频文字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发布时间:2020-10-30 00:02: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