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德胜就是阿育王的前生 内容: 德胜就是阿育王的前生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507586663147978759妙法莲华经028-2德胜就是阿育王的前生蕅益大师强调,因为这个地方他不是只有善根。 诸位! 其实他这个善根很浅薄。 相对六度来说,六度他还有布施、持戒,有某种程度的实际的行动。 而这些人只是一念的悲恋心,所以善根力其实是薄弱的,资粮力也是薄弱。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吗? 因为他跟佛陀结缘,关键在这里。 跟佛陀结缘以后,他是有因缘力,他生生世世就能够遇到有佛的教化,他就会慢慢进步。 所以,时至今日,就算他刚开始只是佛陀灭度以后一念的善软心、悲恋心,但是现在“皆已成佛道”。 卯三、约供舍利诸佛灭度已  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  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玛瑙  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  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  栴檀及沉水木櫁并余材  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  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  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我们看经文,释迦牟尼佛又讲到另外一件事。 说过去在诸佛灭度以后,有人发心供养舍利子。 这个可能多分都是居士,因为出家众就是结集经典,在家居士就是供养舍利子。 怎么供养法呢? “起万亿种塔”,很多很多的塔。 这当中可能有金银玻璃,这个玻璃就是透明的水晶;或者是砗磲,就是青白色的贝壳;玛瑙,就是红色的化石;或者玫瑰,就是红色的宝石;或者琉璃珠,就是青色的宝珠。 以这种七宝的庄严来“清净广严饰”,排列庄严这种种的塔庙。 这个就是条件比较好的了,这个人可能是国王、大富长者,用七宝盖的塔庙来供养舍利子。 如果条件差一点,“或有起石庙”,就是可能在农村,看到佛陀有这个舍利子,用石头、泥土盖成的庙。 或者用栴檀木,或者沉水木,或者木櫁。 木櫁就是一种香木,有香气的木。 余材,或者其他的桧木、杉柏等等,乃至于砖瓦泥土等等。 这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就是用这种石头等等起庙供养。 第三者,“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更差的环境下,他只是把泥土堆起来。 再下,乃至于童子的游戏,小孩子在地上玩,就是“聚沙为佛塔”,就把它当做佛塔一样来礼拜。 那么这些人在这么一个小因缘当中,“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这个就是佛陀有宿命通来回忆过去的事。 当然,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你说供养佛陀的舍利子,跟佛陀结缘,那也是可以理解。 那“聚沙为佛塔”,它里面是没有舍利子的,小孩子在玩,把它当做佛塔。 就是它本身不是佛塔,你把它当做佛塔,为什么这样子也可以成佛? 古德回答说,童子游戏,聚沙为塔,何得成佛? 这个地方有两层意思:第一个,习因;第二个,报因。 这个习就是习惯的习。 从善根的角度,虽然这个泥土堆的塔里面没有舍利子,但是他心存恭敬,这就是一念的信心,就是一念的善根。 他栽培一个善根,他发自内心的恭敬,对佛陀的恭敬,不管他用什么方式。 第二个,他的因缘力。 他的所缘境是佛陀,这个很重要。 你要是对其他的伟人去供养,那又不同了,那可能只有一种对他的善根力,没有因缘力。 就是,他今天的结缘是跟佛陀结缘哪! 你只要跟佛陀结缘,佛陀就有办法度化你。 第一个,他内在有善根力;第二个,外在有因缘力。 就像阿育王一样。 阿育王是佛陀灭度以后一百年出世。 其实,阿育王在佛在世的时候,曾经做一个城中的小孩子。 佛陀那个时候带着阿难尊者去城中托钵,前面就有两个小孩子在玩。 其中一个叫德胜,这个德胜就是阿育王的前生,他跟另外一个小孩子在玩。 他们两个玩泥土的时候,突然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他起欢喜心,就把泥土捏成一团(就是他把这个当成一种宝物,其实它是泥土),他就要去供养佛陀。 阿难尊者一看他拿这个泥土,就挡在前面。 佛陀说,你闪开,让他供养。 这个时候,因为他是小孩子,太小,他没办法供养,那么另外一个人就跪在地上,让德胜踩在他身上,佛陀把这个钵放下去,就接受供养。 供养以后佛陀授记,他说你以后会成为大国王,护持三宝。 你这个同伴,跪在地上给你踩的这个,变成你的大臣。 那果然阿育王后来就是孔雀王朝的一个国王,他当时真的是统领了所有印度。 后来学佛了,盖了很多塔庙。 诸位! 佛陀讲这些,意思就是,虽然心性很重要,但是你们都不要忘了“诸法因缘生”,就是你不要执理废事。 诸法因缘生跟法法消归心性都很重要。 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当初怎么学佛的? 哪一个人一开始就听《法华经》学佛? 有没有? 举手看看。 一开始就听《法华经》的? (有学员举手)哦,不错,善根深厚! 不过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唱<炉香赞>,对不对? 唱唱<炉香赞>,结果“皆已成佛道”,至少他走上了佛道。 就是说,虽然佛陀前面一直在讲理观的重要,开权显实,但是这个地方就提示我们弟子,不要忽略了因缘,乃至于微小供佛的因缘,乃至于你用泥土的供佛因缘。 这个就是说,诸法因缘生跟安住一念心性同等重要。 简单讲,权法妙,因缘果报很重要;实法也妙。 关键是你怎么把它合起来! 我们怎么样能够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面对一切的因缘,一方面能够开显自性的功德,一方面能够结下三宝的因缘。 这就是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 所以,佛陀举了很多过去发生的例子,而这些人都是从一种微小的因缘跟三宝结缘,但是现在来看,“皆已成佛道”。 这个都是过去的事实。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回 向 偈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更多文章视频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观看全集视频文字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发布时间:2020-10-24 05:00: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