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个是成佛的捷径,也是往生的捷径 内容: 这个是成佛的捷径,也是往生的捷径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 weixin. qq. com/mp/readtemplate? 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507669998582972419妙法莲华经030-2这个是成佛的捷径,也是往生的捷径子四、颂叹法希有如三世诸佛  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譬如优昙华  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  时时乃一出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  过于优昙华这段经文我们分成两段:先总标希有,再别示六难。 先看总标。 讲完权法而会归到实法以后,佛陀就要赞叹这种真实的法的殊胜。 “如三世诸佛”,正如三世诸佛过去说法的仪式,都是两阶段,先用因缘法来安稳众生,最后用真实的一念心性法门来把他们导到佛道去,都是两阶段。 而我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现在是说无分别法的时候。 前面的因缘就是无差成差,因缘是有差别的。 一个人一旦落入因缘,修五戒十善你就是人天果报,修四谛十二因缘就是涅槃。 但是,会归到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那就没有差别了,每一个人的本质都是清净,都是具足。 所以现在是开显真如的时候了。 那么真如的妙法有多难呢? 有六种难。 第一个,“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 ”你在无量的生命当中,要遇到佛陀的出世,这就不容易。 我们有贤劫千佛,目前只有到第四尊,所以遇到佛陀出世不容易。 第二个,即便遇到佛陀出世,你要佛陀说是妙法也困难。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他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是在讲方便法,是到最后要收尾的时候才开权显实、会三归一。 所以,这个妙法的比例,在佛陀一代时教中是不高的。 佛陀出世难,说《法华经》也难。 第三个,“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 ”就算佛陀说,你还得听得到,这也不容易。 就是《法华经》住世的时候,你刚好是做人。 第四个,“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你听得到以后还能够信解,这个就难了。 你不只是听到,你还能够相信这件事情。 这就好像优昙华,就是祥瑞之花,“一切所爱乐,天人所希有。 ”而且是三千年才出一次。 第五个,那你不是只有信解,“闻法欢喜赞”。 你不但信解,还心生好乐欢喜。 第六个难呢? 你还出言赞叹为人演说,“乃至发一言”。 你不但在内心欢喜,还发言赞叹随喜,你这个等于是供养一切三世诸佛了。 “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 ”听《法华经》,从听闻到信解、到随喜赞叹,有六种困难。 这个地方等于是佛要我们好好珍惜当下的因缘,因为我们生命的重大改变就跟《法华经》有关系的。 子五、颂佛言不虚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这个地方有两个信心:第一个,对佛有信心;另一个,对法有信心。 佛陀讲这么多,佛陀要再一次劝信。 他说:“汝等勿有疑。 ”为什么呢? 第一个,法者是一个诸法王。 “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对佛陀要有信心。 第二个,对法有信心。 “普告诸大众”,佛陀以一乘法来教化诸菩萨,究竟来说没有声闻弟子,这只是个过程。 “汝等舍利弗,声闻及菩萨,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 ”第一个,佛陀是法王;第二个,对法有信心。 妙法是法王的秘要! 你学了《法华经》,你说那是不是还有法比《法华经》更圆满的呢? 没有了,到顶了。 就是说,从凡夫的角度,你学到《法华经》,你把佛陀的核心思想都学完了,剩下就是你怎么去实践了。 所以这个地方佛陀等于宣告,到此已经是诸佛之秘要了。 从凡夫的角度,佛法讲到一念心性已经讲到极限了。 这个你应该要深信不疑。 子六、颂拣伪敦信看最后的总结,判断真伪。 以五浊恶世  但乐着诸欲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这以下有四段,来判定这个法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 第一个,毁谤堕落。 生长在五浊恶世的众生,内心一方面贪着五欲,一方面他很难去追求无上的菩提。 所以,未来世的恶人,这种邪见众生,如果听闻佛陀讲一佛乘,就是所有的因缘的修学终究会归到一念心性,他可能会“迷惑不信受”,甚至于“破法堕恶道”,就毁谤一佛乘。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听了《法华经》,你不能接受,没关系,但是你不要讲话,你不要出言毁谤。 就是说,这个法门对我可能不适合,那没关系,你回到你过去的因缘所生的修证,那你还是慢慢地进步。 但是你千万不能毁谤,因为这个是断了众生成佛之道。 如果没有《法华经》,众生只能在因缘里面打转,那就没有一个会归处了,这个佛法就没办法收尾了。 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关键。 第二个,信解有益。 如果你有惭有愧,内心调柔清净,我执、法执比较淡薄,而且你有这种志向追求佛道,那么这个人应该要广赞一佛乘法门。 就是说,你一方面事修,一方面理观,这样子是快速的妙法。 第三个,这个法的殊胜,讲妙法殊胜,法性平等。 “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 ”就是,不是我讲一佛乘,所有诸佛的法门其实都是一佛乘的妙法,只不过它的过程用种种的方便,随宜而说种种因缘的差别相。 所以这个妙法,注意:“若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 ”《法华经》只有从学习听闻而来,没有一个人说我自己打坐的时候悟到。 不可能! 你有可能悟到无常,“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这种小小的智慧,你从日常生活可能悟到,但是你绝对不可能悟到你有一个真如本性,你不可能的。 只有一种情况,乖乖地向佛陀学习,就这样。 因为这个是诸佛所护念的传承,这一条路只能够“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 这个法是很特别的,没有人传承,你根本不可能悟到的。 最后我们看总结,欢喜作佛。 “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你们都已经了知了三世诸佛是一切导师中最圆满的。 佛陀先“随宜方便事”,先为实施权。 你们现在成就阿罗汉果也好,成就菩萨的权教果位也好,都不要疑惑,这只是一个过程。 只要你们把正念真如的法放上去,你们就能够“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后面的路还可以继续往前走的,不是到顶了。 每一个众生成佛都是有分的。 我们<方便品>就讲到这。 <方便品>,蕅益大师说,其实它是开权显实,它的重点在真实,应该讲“真实品”,怎么叫<方便品>呢? 你别忘了,当我们是一个初学者,我们还是要通过方便而悟入真实的。 没有方便哪有真实呢? 所以你看,佛陀在本经里面处处讲到方便,“若人一举手,乃至小低头,皆已成佛道。 ”就是,《法华经》是不能离开方便的,《法华经》是方便门的收尾。 你如果把方便拿掉,《法华经》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理观那就变成禅宗了。 你今天把方便拿掉,那这是标准禅宗的思想。 禅宗的思想当然是很快悟入心性,但是它缺乏三宝的因缘的方便,就像印光大师说的,很容易退转。 所以我再讲一次,心性的法门,没有三宝的摄受,非常危险。 所以本经叫<方便品>,就是“安隐众生故”,先让我们活在三宝的光芒当中,然后再开显心性。 佛陀的态度是这样子的。 所以,你必须要在方便修行的角度,比方说你已经开始念佛了,再来学《法华经》,这才对。 你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就学《法华经》,那你怎么提升呢? 它是要开权显实,结果你什么权法都没有,那你要显什么东西呢? 就是说,你已经有一个方便门了,但是你走了半天,你觉得,难道佛法就是这样子吗? 心有疑悔。 你学《法华经》就对了! 就是说,《法华经》会让一个已经走上方便的因缘道路的人,多了一道功力,就是回光返照。 本来他是心外求法,本来他以为“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佛陀说的。 你读《阿弥陀经》,如果没有读《法华经》,你就真的以为你要往生到十万亿外的佛土,你就必须要跨越这个时空,你就会真的这样想。 你的心是向外攀缘的。 你只要把这个观念改回来就好。 极乐世界不离开你一念心性,只要你准备好了,真如随时会出现,极乐世界随时会出现。 你不用去管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真如永远不会背弃我们。 所以,我们了解<方便品>有两个好处:我们相信弥陀本愿的摄受,我们也相信我们自性功德的摄受。 诸位! 你这样子念佛是两种力量: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 这个就是本经的意思。 就是,请你把你过去的方便门再加上理观的思想,从向外追求而变成向内安住。 这个是成佛的捷径,也是往生的捷径。 我们这堂课就上到这。 我们下堂课把这个<<方便品>还有前面的做个研讨跟回顾。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回 向 偈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更多文章视频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观看全集视频文字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发布时间:2020-10-25 00:06: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3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