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常识丨佛教对香的定义 内容: 香 为 佛 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 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阴身出香,古名香神。 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之一。 佛教中用语,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祇园时,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准备礼敬佛陀。 他手持香炉,遥望祇园,梵香礼敬。 香烟袅袅,飘往祇园,徐徐降在佛陀头顶,形成一顶“香云盖”。 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 根据这个传说,“香”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故经上称为“香为佛使”。 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 在佛教中以檀、沉两种香供佛,更是一种虔诚的、真诚的供养。 戒定慧解脱香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这五种功德,可以成佛,喻为“五分香”。 这是指通过身口意修行,使自己心清净,生起觉悟和智慧,以此供佛,或称理供佛,或心香供佛。 佛弟子在焚香时常唱“香赞”:“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支盖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重证寂灭。 “(出《华严经》),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征意义。 供香的方式 供香表达了一种虔诚、恭敬的心态,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与诸佛菩萨交流的信息,一种愿力、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 因此,每一支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和代表。 上香一般用单数,用一支或三支,一支表示一心向佛。 三支或表示礼敬佛、法、僧;或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或表示戒、定、慧;或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 ◎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发布时间:2019-07-28 21:19:4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