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空护为最上 内容: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空护为最上​当我们遇到恶缘时,马上意识到其本质是空性。 赶紧念几遍“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再进一步,我们从四身的角度去认识恶缘,对恶缘就不会再执着,也就不会产生烦恼。 这种空性观对于修行人来说是最好的保护,所以称为“空护为最上”。 ​当我们的生活风平浪静时,恐怕难以认识四身。 但当我们遭遇恶缘时,由于恶缘的压迫,我们不得不去观察迷境、认识四身。 也就是说,恶缘给我们带来了证悟的力量,恶缘已转化为菩提道用了,恶缘甚至变为我们成就四身佛的助缘。 ​空性观的力量是最为强大的。 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曾经朝拜过莲花生大士的一个圣地。 圣地是一个石窟,窟顶有一块巨石,巨石下面堆满石头。 当地老百姓告诉我说:古时候,有一位大成就者在这里修行,出现很多魔障和恶缘。 大成就者为了消除恶缘,就以世俗菩提心来进行观想,但是障碍不仅没有消除,反而从山上滚下了一块巨石,巨石轰然而下,眼看就要砸到他。 在千钧一发之际,大成就者马上安住于空性之中,滚落的巨石竟然停在了他头顶上的半空中! 后人把巨石下面的空间用石块填满,就形成了现在的石窟。 由此可见,空性观的力量多么不可思议。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那位大成就者有这样的能力,而我们现在并不具备。 在成就空性观之前,我们必须先具备好人的素质,修好出离心,生起世俗菩提心。 在此基础上才能修持空性观。 ​蒋贡康楚仁波切总结说:一切显现是空性,这是法身;一切显现是光明的,这是报身;空性和光明是双运的,这是化身;无论是空性、显现还是双运,三无差别,三身一体,这是自性身。 也可以说:“无生”代表法身,“无灭”代表化身,“无住”代表报身,无生、无灭和无住是一体的,叫作自性身,这就是四身的窍诀,是极其殊胜的见地。 ​我们都喜欢带护身符,祈求远离危险、一生平安。 而观修空性则是宇宙之中最好的护身符,称为“空护”。 空护能破尽一切迷惑,斩断轮回的根本,所以叫“空护为最上”。 (三)引用《心经》与《道歌》1. 从《心经》来理解“空护为最上”​《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句经文也可以这样理解:“度一切苦厄”的最佳方法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这与“空护为最上”的含义完全相同,属于胜义谛的层面。 所谓“五蕴皆空”,并不是说一无所有,什么都不存在,而是说五蕴没有实质,但依然能够显现,如同镜中之影、水中之月。 ​《心经》接下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代表宇宙生命中的物质层面。 物质在显现的当下,其本体是空性。 “受想行识”代表精神层面,本体也是空性。 若未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不可能度一切苦厄。 若能照见“五蕴皆空”,就能转化所有恶缘。 这是最究竟的境界,万法的真相就是如此。 一切苦厄、一切恶缘根本不存在,自然得以度脱。 ​《心经》又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将“执着”称为“挂碍”。 一切恐怖、痛苦等恶缘都是由“心的挂碍”产生的。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人给我们带来痛苦,也没有任何人为我们制造恐怖。 只要我们的心有所挂碍,一切恐怖、痛苦、恶缘、颠倒梦想则自然出现。 如果我们的心无所挂碍,一切恶缘会自然消失。 在这个胜义菩提心的境界,既不需要逃避恶缘,也不需要对治恶缘,因为恶缘根本就不存在。 如此境界是多么潇洒自在、无忧无虑啊,所以称为“空护为最上”。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恶缘,比如生病、失恋、事业失败,甚至家破人亡,等等,我们可以依据胜义菩提心的窍诀,努力将它们视为幻觉、观成梦境,令“心无挂碍”。 果能如此,我们自然可以做到“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闻、思、修要同时进行,我们现在就可以反问一下自己:对人生的一切,心里有没有挂碍呢? 是不是这也牵挂,那也放不下呢? 答案恐怕是肯定的。 那么,我们愿意遭受痛苦、恐怖和颠倒梦想吗? 相信谁都不愿意。 这就很矛盾了,又放不下各种挂碍,又不愿意遭受痛苦和恐怖,这是不能两全的,就像水和火一样无法并存。 如果我们真心不愿意遭受痛苦、恐怖,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放下一切挂碍。 如果放不下,那我们只能去承受恐怖和痛苦,继续颠倒梦想。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才能做到放下挂碍? 首先,要听闻佛法、思维佛法、实修佛法,逐渐减轻内心对于五蕴的挂碍,引发实修实证的智慧。 有了实修实证的智慧,才有可能“照见五蕴皆空”。 ​我们以身体为例,身体属于五蕴中的色蕴。 我们现在对身体有没有挂碍? 是不是每天都在悉心地保养身体? 当然是的——我们热了要洗澡,饿了要吃饭,累了要休息,还要化妆、打扮、涂指甲油、戴首饰,首饰还要挑一挑,是黄金的好还是绿松石的好? 这都属于对身体的挂碍。 有了这样的挂碍,自然无法照见“身体皆空”,也就不能度脱身体的苦厄。 ​要初步体会“身体皆空”的道理,可以先从观修“不净观”入手,减轻对身体的挂碍,慢慢再引发“身体皆空”的深层体证。 ​什么是不净观? 经典中说:人类的身体充满了三十六种不净物。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是不是这样? 我们平常为什么要准备纸巾? 因为会有汗水、鼻涕、痰液;我们为什么要去洗手间? 因为要排泄体内的污秽。 这说明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移动的厕所,只是一层皮肤很美观,而这层皮肤里面的东西,我们一眼都不愿意看。 如果我们通过观修,建立起这种“不净观”,对身体的挂碍就会大幅减少。 任何一件事都是如此。 如果我们认为它非常重要,对于它的挂碍就会随之发展;如果我们认为它无足轻重,对于它的挂碍就会随之减轻。 因此,如果我们认为外貌、身材很重要,对身体的挂碍就会越来越重,哪怕脸上长出一个芝麻大小的青春痘,也会觉得像天塌地陷一般。 这样,我们永远无法照见“身体皆空”,也就永远不能“度身体的苦厄”。 ​如果能够建立起“不净观”,认识到身体只是我们生存的工具、修行的所依,衰老是不可抗拒的因果规律,身体终将成为一具尸体,那么,我们就不会为身体花费太多的钱财和精力,对于身体的挂碍就开始减轻了,由身体所带来的苦厄也必然随之减少。 然后,在“不净观”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慢慢观修身体空性的本质,从“想”入“观”,再深入到“照”,一旦达到“照见身体皆空”,身体的一切苦厄就自然度脱了。 ​对于身体代表的色蕴,可以这样逐层观修,受、想、行、识四蕴都是如此。 一旦达到“照见五蕴皆空”,必然能“度一切苦厄”。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修心七要》比《心经》的要求更提高了一层,不仅要度一切苦厄,还要把一切苦厄转为菩提道用。 是“度一切苦厄”的境界高,还是“转一切苦厄为菩提道用”的境界高?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修心七要》之殊胜。 2. 引用《道歌》来理解“迷境观四身,空护为最上”​密勒日巴尊者在《道歌》中唱到:外境所现一切法,不明其性陷迷惑,执境为实自作缚。 悟后诸法成幻化,助益此心为友伴。 ​大意是说,法界中的一切显现,当我们不明其本质是空性时,这就是迷惑,也就是无明。 无明导致我执和烦恼,制造出一系列的轮回之苦,显现越多,执着越深,痛苦越大;一切显现,当我们明其本质是空性时,这就是般若,显现越多,修行的助缘越多,证悟越高。 当彻底证悟之时,显现会转化为一系列的涅槃之乐,我们将圆满诸佛菩萨的无量功德。 ​作为修行人,我们都期待获得诸佛菩萨的功德,但光有期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破除迷惑。 比如说,我们很期待沐浴在阳光之中,却举着一块纸板挡在自己头上,阳光可能照耀我们吗? 这块纸板就是迷惑。 我们并不需要去追寻阳光,只需要把纸板扔掉,温暖的阳光自然会照耀我们全身。 ​密勒日巴尊者告诉我们,一切显现,无论外境还是内心,都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去观察。 从正面看,就得到正面的力量;从负面看,就得到负面的结果。 正面还是负面,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 负面的心就是无明、我执。 如果我们想得到负面的结果,那就请保持无明,好好保护我执,给它们化化妆,吃吃补品,让它们更加强壮有力,然后引领我们继续轮回。 ​总之,轮回和涅槃完全由自己决定。 ​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可以梳洗打扮一下;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坏印象,就可以蓬头垢面。 一切都是我们的自由,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 佛陀说:“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也是自己的敌人。 ”​因此,当我们遇到恶缘时,首先要承认恶缘的根源是自己的无明。 如《四十二章经》所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很多人不习惯承认自己的过错,这是不符合佛法的。 我们不能认为自己一贯正确,因为我们的心是无明的产物,眼睛是业力的产物,眼识是妄想的产物,这三个合作出来的判断能正确吗? 今天看起来美好的事物,明天再看可能就变糟了;今天看起来糟糕的事物,明天再看可能就变美好了。 所以,我们的一切判断都是靠不住的。 ​比如某人患上了黄疸病,他看到的白色都是黄色的。 他首先必须承认自己是病人,承认黄色是错觉,白色是真相,这样才有病愈的希望。 同样,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内心是无明而非智慧,看到、听到的一切显现都是假象、梦幻。 ​一个正在做梦的人会认为一切梦境都是真实的。 一个清醒的人,则会觉得做梦的人很可笑:“哦,他做梦了,眼睛在眨,嘴也在动,可能正在做一个噩梦吧。 ”因为我们还没有觉醒,所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梦,这是一个梦,都是假象,不是真实的。 ”如果能这样观想,离觉醒就不远了。 ​在究竟的胜义谛层面,离一切戏论,超越二元对立,是如《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不可思议境界。 无论是凡夫的执着还是圣者的任运,一切都如梦幻泡影。 一切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那为什么显现会给我们凡夫带来烦恼和痛苦呢? 因为我们把一切显现都当真了。 这就是尊者所说的“执境为实自作缚”,也就是“迷境”。 如果我们能悟到一切显现的本性是空性,那么就能“悟后诸法成幻化,助益此心为友伴”。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观修空性的人遇到恶缘,恶缘越多,他的证量就越能提升。 这就是将恶缘转为了菩提道用。 ​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我们受到别人的辱骂,可能忍不住要大发脾气,这时,我们先不要急于还嘴,赶紧反观嗔恨的本质——嗔恨从哪里来? 现在在哪里? 又消失在何处? 如果我们借此认知了嗔恨的本质,转化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就是胜义菩提心的境界。 这样,被侮骂的恶缘就转化为提升智慧的力量。 不仅是嗔恨,一切烦恼都可以这样转化,这就是以胜义菩提心转化恶缘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加持力极为不可思议。 ​第三世大宝法王说:“一切显现的本质就是佛的本质,然而凡夫却把显现当作客观,把内在当作主观,有了对于主观和客观的执着,轮回的一切也就随之显现,凡夫亦因此而迷失于六道之中。 究竟上来说,主观和客观都不存在。 ”​比如说,我们梦到一头大象来踩踏我们,梦中的大象从哪里来? 有没有出生过? 当然没有出生过,那它自然也没有死亡,这就是“不生不灭”。 我们耳闻目睹的一切万法都是如此——房屋、天空、山河大地、芸芸众生,以胜义谛的智慧去观察,都像梦中的大象一样,如幻如梦,并非实有,如《心经》所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梦中的大象并没有出生,它就是“不生”,这就是法身;梦中的大象也没有死亡,它就是“不灭”,这就是报身;那么大象住在哪里? 无所住,“不住”就是化身;“不生、不灭、不住”三身一体,就是自性身。 这就是“迷境观四身”的含义。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恶缘,我们都可以用胜义菩提心的方式去观察。 ​譬如遇到一个伤害我们的恶人,我们就可以在他身上观察“四身”:他对我们的伤害无所从来,这就是“法身”的境界;亦无所去,这就是“报身”;现在也找不到任何具体的实质,这就是“化身”;而三身一体就是“自性身”。 倘若能如此观察、如此思维,我们对于恶人的嗔恨就会像空气一样消失。 恶人的伤害反而成为了提升菩提心的助缘,这就是《道歌》所说的“助益此心为友伴”,这是转化恶缘最殊胜的窍诀,也就是“空护为最上”。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 发布时间:2020-07-09 17:10:0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2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