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当修前行法(五) 内容: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三)轮回过患​一切经典都告诉我们:轮回是充满痛苦的,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 ​轮回和涅槃是相对而言的,了解了轮回的过患,自然能明白涅槃的功德。 轮回的过患和涅槃的功德包含在“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中。 ​“苦谛”和“集谛”是指“轮回过患”。 轮回中的众生,要么在遭受着“前所造业的苦果”,要么在制造着“后受恶报的苦因”。 前者是“苦谛”,属于果的过患;后者是“集谛”,属于因的过患。 “苦谛”和“集谛”包含了轮回的一切过患。 ​“灭谛”和“道谛”指“涅槃功德”。 痛苦全然消失的状态叫作“灭谛”,所谓“全然消失”,不仅指痛苦本身消失了,连引发痛苦的因、缘、业烦恼也消失了。 达到“灭谛”的方法叫“道谛”。 由“道谛”达到“灭谛”的时候,并不是指我们得到了一个不曾拥有的东西,而是指真如实相之中根本不存在的无明、我执等烦恼习气都消失了,恢复了真实的自我。 ​关于四圣谛有一个最恰当的譬喻:“集谛”好比是熟睡的状态,“苦谛”像是噩梦,“道谛”是觉醒的方法,“灭谛”是彻底清醒的状态。 ​1. 六道的痛苦​在“苦谛”之中,六道所遭受的痛苦各不相同。 地狱道中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等,主要是极热与极寒的痛苦。 饿鬼道主要是饥渴的痛苦,分为内障、外障等,在《普贤上师言教》中有详细的描述。 畜牲道主要的痛苦是愚痴。 ​在人道之中,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谁都离不开“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患失之苦。 ​阿修罗道的众生也有生、老、病、死、饥渴等痛苦,但最突出的痛苦是战争。 阿修罗非常好战,他们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战争的血雨腥风,作战的主要敌人是天人。 由于阿修罗的福德低于天人,所以在战争中多数都会战败。 战败之时,阿修罗的鲜血会染红须弥山下巨大的海洋。 可想而知,阿修罗的战争之苦有多么惨烈。 ​天道的痛苦主要是堕落。 天道在六道中寿命最长、相貌最美、环境最优雅,生活也最为安逸,但这一切却不能永恒。 就像射箭一样,箭射得再高也必有坠落之时。 天道众生的寿命再长也终有堕落的一天。 天人的堕落之苦非常可怕。 由于天人都有神通,所以在将死前的七天,他们能预知自己的死亡和堕落。 天道的七天是非常漫长的,人类的五十年才是四天王天的一个昼夜,人类的一百年才是帝释天的一个昼夜,以此类推,天道越高,时间越长。 因此,即将堕落的天人要承受漫长的堕落之苦。 经典中说:天人的堕落之苦堪比地狱。 ​能够投生天道,是由于过去世善业的力量。 但过去世的善业是有漏的,所以天人终究会堕入恶道,如《入行论》所说:“虽数至善趣,频享众欢乐,死已堕恶趣,久历难忍苦。 ”因此,六道之中,无一不是充满了痛苦。 2. 三苦​轮回过患也可以归纳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三恶道的主要痛苦是苦苦;人道的主要痛苦是坏苦;天道的主要痛苦是行苦。 ​为什么我们人道的主要痛苦是坏苦? 比如现在,大家坐在舒适的座垫上听课,阳光和煦,大自然的微风吹拂着我们,这当然不是苦苦。 但如果坐久了,我们就会腰酸腿痛、如坐针毡,这就是坏苦。 饥饿的时候,能吃一顿美餐当然很快乐,但如果一直吃下去就会撑坏肠胃,快乐就会变成痛苦;如果加班几天没有睡觉,下班后躺在床上时会觉得太享受了,但如果睡上好几天,享受也会成为痛苦;贫困潦倒时,觉得有钱一定很幸福,于是奔波劳碌、拼搏奋斗,等到真有了钱,就会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幸福,依然有很多烦恼。 人生中的一切都是这样,都属于坏苦。 坏苦的意思是变化性很强,所有我们认为的快乐,最终都会演变成痛苦。 ​行苦是指很微细的痛苦,不仅恶道众生和我们人类觉察不到,连天人也难以察觉。 比如,无色界的天人一直自认为已经解脱了,安住于成佛的境界中,根本意识不到还有行苦存在。 只有菩萨才能感知行苦。 如果把行苦比喻为一根毛发,对我们凡夫来说,就像把毛发放在手上,根本感觉不到。 对菩萨来说,就像把毛发放在眼睛里,能感到非常不适。 所以说:“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凡夫都把行苦当成快乐,把粗大痛苦的消失认为是快乐,根本意识不到轮回过患是无处不在的。 ​在佛菩萨的慧眼中,没有发现轮回有一丝一毫的快乐,如嘉察仁波切所说:“轮回处处令人毛骨悚然。 ”无论是三苦还是六道各自的痛苦,都属于轮回过患。 如果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轮回的过患,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把解脱轮回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 (四)因果不虚​宇宙中的一切万物都被因果规律所控制。 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因果不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侧重于物质层面的因果不虚。 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因果都是决定不虚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 我们不可能因行善而获苦,也不可能因造恶而得乐。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也会导致相应的乐果;哪怕是无足轻重的恶,也必然带来相应的苦果。 如《大宝积经》所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善恶业报还有增长的特性。 根据《善缘解脱道》,如果恶业没有通过忏悔等方法加以改正,则会日复一日地增长;如果善业没有被炫耀或后悔之心削减,并加以回向,力量会不断增强。 ​对恶业来说,如果每天能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咒,当天所造的恶业就不会发展和增长,但不能消除。 如果每天能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咒,当天所造的业就可能消除。 ​业有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 善业会导致快乐,带来增上生的果报,如果以菩提心来摄持,善业就会导致决定善的果报。 恶业则包含于十不善业之中——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 恶业只会导致痛苦的果报,其中以贪、嗔、痴三业最为严重。 ​1. 三恶道在哪里? ​贪、嗔、痴称为三毒,所对应的果报就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牲。 ​三恶道中,地狱的痛苦最为剧烈,而堕入地狱的主因是什么? 是嗔恨。 所以大家要极其谨慎,千万不能随意发脾气。 如果经常发脾气,意味着自己把通往地狱的道路铺好了,自己把自己送进了地狱,这是对嗔恨最好的描述。 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观照,逐渐改善乃至彻底断除自己的嗔恨。 嗔恨断除了,就等于远离了地狱。 佛经中说,不仅对有情生命发脾气有罪业,就连对石头、草木、灰烬等无情物体等发脾气也有罪业。 佛经中曾记载,有一个比丘对袈裟发了一次脾气,因此就制造了堕入地狱的因。 ​贪欲的果报是饿鬼道。 如果我们贪欲太重,等于自己把自己送入了饿鬼道。 这是对贪欲最好的描述。 ​愚痴的果报是畜牲道。 如果我们愚痴太重,等于自己把自己送入了畜牲道。 这是对愚痴最好的描述。 ​《入行论》中说:“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意思是说,即使我们最痛恨的敌人也无法把我们送入三恶道,只有我们自己的贪嗔痴才能把我们送入三恶道。 所以佛陀说:“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自己也是自己最大的救护者。 ”​人人都害怕“毒”,哪怕被小小的蚊子叮了一下,我们也会害怕中毒、感染。 实际上,物质的毒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坏的后果不过是夺走我们一世的生命,不可能让我们堕入三恶道。 而精神的毒——贪嗔痴,才是最可怕的,能把我们生生世世送入三恶道中受苦受难。 可我们却总是排斥物质的毒,保护精神的毒。 比如说,如果有个人怀着恶意伸手指了我们一下,我们立刻会怒火中烧,一心想去报复对方,却从不会想报复自己的嗔恨,反而会纵容嗔恨、保护嗔恨。 我们就是这样,悉心培育着自己的三毒,就像养宠物一样,让它们一天比一天强壮,越来越快地把我们送进三恶道,这就是我们凡夫最愚痴的地方。 ​无数经典都告诉我们:真正的毒不在外,而在内,就是贪嗔痴三毒。 学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与自己的贪嗔痴作战,把贪嗔痴挖掘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然后予以彻底消灭。 如果不消灭贪嗔痴,我们永远无法逃避三恶道。 三恶道并不存在于某一个固定的方位,而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就像噩梦一样因人而异。 三恶道与三毒相对应,是三毒的外在反映。 当三毒彻底消失之时,三恶道也会土崩瓦解。 这正是因果不虚的道理。 2. 三世因果​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行善的人遭受痛苦,而造恶的人却快乐逍遥,好像因果规律并不存在。 ​对此,龙钦巴大师曾说过一个著名的比喻:假如有一只老鹰在高空翱翔,我们完全看不到它的影子。 但是当老鹰落地之时,影子会立刻显现。 实际上,影子从未消失,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老鹰。 ​因果也是如此,行善的人遭受痛苦,造恶的人却快乐逍遥,看上去仿佛因果并不存在。 其实不然,因果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 比如说,我们今天种下一颗种子,能期待它明天就开花结果吗? 当然不能,必须要等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以后,种子才会开始发芽。 因果也是如此,业报会在不同的时间成熟,一旦因缘成熟,果报一丝一毫也不会减少。 所以我们要谨慎因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莲花生大师说:“一个人修行的境界越高,在因果上越会谨慎。 ”如果有些人自认为修行境界很高,对待小生命却轻忽草率地随意伤害,这反而是境界不高的有力证明。 境界越高,慈悲心会越强,对待生命的关爱也会越真挚。 莲花生大师还说:“境界像天空一样高,行为就会像面粉一样细。 ”因为境界越高,对因果规律越通达,行为就会越谨慎。 我们凡夫之所以不能谨慎因果、不懂得如法取舍,就是因为我们还缺乏智慧,还没有通达因果的规律。 ​当然也有些看似例外的情况,比如帝洛巴大师,修行境界至高无上,但他会生吃活鱼。 那是因为帝洛巴大师已经具有超度的能力,他吃完鱼把鱼骨扔进河里,一弹指间,鱼骨就会恢复原状,而且比原来还健壮,欢快地游走。 达到如此境界的大师当然可以随心所欲。 而我们凡夫并不能如此,所以必须要谨慎因果。 (五)四种思维是转心向法的唯一方法​每次上座观修“转心四思维”之后,最后都要念诵《普贤七支供》来做供养:“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本书对四种思维的介绍比较简略,大家可以参考《解脱庄严宝论》《普贤上师言教》以及拙著《回归本然》,其中对四种思维的阐释更加全面和细致。 ​对于这四种思维,首先要熟悉理论,然后坚持上座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在内心深处生起稳固、持久的体证。 ​尤其要注重“死亡无常”的思维。 一旦死亡无常的观念融入于心,我们就会发现:此前所苦心追求的名利、亲眷、健康等,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我们不愿再为它们浪费宝贵的生命,而会急切地渴望将余生用来追求解脱。 观想“死亡无常”,能使我们的心迅猛有力地转向佛法。 因此古代大德赞叹说:“观修死亡无常是一举摧破一切烦恼的铁锤,是当下成就一切善业之门。 ”​转心向法的唯一方法就是四种思维。 这是无数先辈大成就者为我们总结的宝贵经验。 当我们的心能够不为世间八法所动,能够自然、持久、坚固地产生“厌离轮回、欣求涅槃”的强烈意愿时,这就是生起了出离心。 这时,说明我们已经打好了发起菩提心的基础,进入了修行人的行列,步入了解脱成佛的光明大道。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 发布时间:2020-05-03 21:22:1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2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