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波达李亚经》讲解三 内容: 居士,如果一个人拿着草火炬迎风行走。 你认为怎样? 居士,如果这个人不扔掉草火炬,他会不会手被烧、臂膀被烧或者其他的身体部位被烧,因而被烧死或经历近乎死亡的痛苦? ”“是的,尊者。 ”“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草炬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 ’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这段经文是讲草火炬的譬喻。 我记得小的时候住在郊区,和几个同学去上一个加强课,回家很晚。 家长来接的时候就是用的火炬。 火炬是怎么做的呢? 用晒干的向日葵的杆,裹上一些干草,有一米多长,烧起来火焰非常大,风一吹,往脸上刮怎么样,脸肯定会被烧伤。 注解对这个譬喻的说明是: 火炬能给人照路,是比喻欲乐会带来幸福的信念。 比如很多人都相信富裕能带来幸福,然后根据这个信念拼命赚钱。 但是火炬的火焰会烧到人,这是比喻欲乐的危害。 我理解这里火炬的火应该是指嫉妒。 一个人拥有欲的快乐,会招来嫉妒。 我听说香港有狗仔队,专门挖名人、明星的负面新闻。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听别人的负面新闻呢? 就是因为很多人对这些名人有妒嫉心理,巴不得他们出事,把他们的负面新闻报道出来,这些人就很高兴。 但是对于那些被曝光的名人来说,会非常难受,就像被火烧了一样难受。 居士,好比有一个火坑,比一个人的身高还深,坑里是炽然的火炭,一个人来了,他想活不想死,想乐而不想苦。 那时有两个力士抓住(他的)膀子靠近火坑。 居士,你认为怎样? 这个人会不会把身体缩成一堆? ”“是的,尊者。 为什么呢? 尊者,这个人知道,如果他掉下去就会死或者遭受近乎死亡的痛苦。 ”“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炭火炕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 ’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这里的炭火坑是比喻 恶趣。 享受感官欲乐会增长贪烦恼,而贪烦恼会让人投生到恶趣(地狱、饿鬼、畜生)。 其实贪烦恼不仅仅会让人来世投生恶趣,也会带来现世的灾祸-比如战争。 在《大苦蕴经》里面,佛陀就说到战争带来的痛苦。 两个国家或者两个集团利益冲突非常激烈的时候就会爆发战争。 战争是怎么来的? 其实还是因为欲。 我们看一下历史上的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很多都是为了争夺领土、资源。 过去日本侵略中国,原因是当时日本想占有中国的土地和资源。 那我们中国就抗战了八年。 最后日本也没捞到便宜,还挨了两颗原子弹,两个城市报销掉了。 所以贪欲会引发嗔恨,而嗔恨的破坏性很大,会带来像炭火坑那样的痛苦。 居士,就好像一个人在梦里看到宜人的花园、树林、草地、湖泊。 他醒后什么都看不到。 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梦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 ’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这个譬喻说明什么呢? 这是说明 欲的无常。 以前讲到这个譬喻的时候,有位贤友说,做股票的人会有这个感觉:今天这个股价上去了,赚了很多钱,明天掉下来,什么都没有。 居士,好比一个人借了一辆车和耳环-用这些借来的东西穿戴、装备好后他到了市场。 人们看到他会说:‘啊,那个人真富有,他享有那么多的财富。 ’当物主见到他时会把(他借的)那些东西拿走。 居士,你认为怎样? 那个人心情会变糟吗? ”“是的,尊者。 财物被别人拿走了。 ”“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借贷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 ’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注解对这个譬喻的说明是:这是比喻欲乐的 暂时性,无法长久地拥有。 我想起厦门过去有个富豪,搞走私发了大财,非常富有。 他在厦门建了个红楼,据说那个红楼跟王宫一样,里面的享受应有尽有。 他就用这个红楼腐蚀、拉拢了不少政府高官,在当时可以说是有钱有势,很风光的一个人。 但是后面他走私暴露,被国家查处,逃到了加拿大,但最后还是被引渡回来,所有财产被没收,还被判了无期徒刑。 听说他的房产远不止红楼这一处,后来法院把他被没收的其他房产拍卖,买到的人都说里面的装修非常豪华。 当时在厦门呼风唤雨,红极一时,现在锒铛入狱。 以前靠走私得来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就像借来的东西,最后还得还回去。 居士,好比城或村子的附近有一个密林。 那里有一棵硕果累累的树,但没有果子掉在地上。 来了一个寻找果子的人。 到了树林后他看见了这棵硕果累累的树。 他想:‘这棵树结满了果实,但没有果子掉下来。 我知道怎么爬树。 我最好爬上树吃个够,再把包装满。 他爬上树吃了个够,再把包装满。 那时,第二个想摘果子、寻果子、找果子的人拿着斧子走(过来)。 他也到了树林,看到了这棵硕果累累的树。 他想:这棵树结满了果实,但没有果子掉下来。 但我不知道怎么爬树。 我最好把这棵树砍倒,吃个够,再把包装满。 他于是准备砍树。 居士,你认为怎样? 如果那个第一个爬上树的人不赶快下来,树倒的时候,他会不会摔断手、或者摔断脚、或者摔断其他肢体,因而死亡或者受到近乎死亡的痛苦。 ”“是的,尊者。 ”“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果树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 ’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这个譬喻说明对欲的 追求无止境,而且不管别人死活。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的时候,他是没有道德,没有理智的。 以前看一个寓言故事:有个人到金店里拿了黄金就走。 当场就被店员逮住了。 店员就问他:“你好大的胆子! 没看到有这么多人看着吗? ”他回答说:“我看到的只有黄金,其他都看不见。 ”这虽是个笑话。 但寓意很深:一个人被贪控制的时候,眼里除了贪的对象,什么都看不见。 有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无视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 像现在很多地方污染很严重。 原因就是有的工厂不管国家环保的规定,直接把污水排河里去了。 如果污水要按照环保的规定去处理,那要花一大笔钱。 直接排河里,省掉排污费,他的利润就增加了。 结果,河里的鱼也毒死了,水源污染了以后,喝了水的人会得病,用被污染的水浇庄稼,农作物都是有毒的。 为了追求利润,什么都不管。 就跟譬喻说的一样:为了吃果子就把树放倒,也不管前面那个人会不会摔得半死。 如果佛陀仅仅说:欲很危险,有很多过失,印象不会很深刻。 但是佛陀用几个生动的譬喻来说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多思维这些譬喻,对欲的贪求,就会减弱很多。 经文后面的内容就提到去除贪欲烦恼有助于我们证得神通和道果,实现真正的出离。 关于神通、道果,我们在止观禅修知识分享再详细说明。 这篇经文我们先学习到这里。 (完结) 发布时间:2020-04-01 17:27:3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