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疫情50天,逝者3140人,中国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历 内容: 点击"天祥宝光园"关注我们天祥宝光园公众号:txpt123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传递健康知识,佛医养生(公开许多不为人知的偏方、土方)两性、亲子、人际关系、冥想、内观、觉悟、职场、风水、改运、运势。 关注人数突破数十万的大型公众平台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李月亮ID:bymooneye截至3月10日,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已达3140人。 这些人里,有34岁的医生李文亮,有50岁的院长刘智明,有53岁的国宝级教授红凌,有同是29岁的医生彭银华、夏思思,有湖北导演常凯一家四口……还有更多我们无法知道姓名的普通人。 以及更多,因疫情离世的、数字以外的人。 两个月前,他们还那么蓬勃地活着——工作,带娃,和家人吃饭,跟同事开玩笑,计划着下个月的项目……转眼间,一切都没了。 这两个月里,随着他们一位位的离去,我们经历了难以言说的哀痛,也在艰难地寻求曙光。 从至暗到黎明,这50天,太不容易。 1  哀痛武汉汉口医院。 医生想给一位女病人喂点水喝。 水有点热,病人说“等会儿再喝”。 医生放下水,再转头,病人已经不行了。 她去世了。 就这么快。 这位医生向记者转述时,满脸的哀痛和绝望:她说太烫了等下喝,就没了……他垂下头,好像自己犯了多大的错。 下一个镜头,遗体已经被装好,抬了出来。 殡仪馆的车,已经等在门口了。 对逝者家属来说,这必将是一个很难接受的噩耗。 而对医生来说,其实也一样。 他们昼夜不息地奔波在一线,拼尽全力救治着每一个确诊者,奔跑着,叮嘱着,绞尽脑汁想办法,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他们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可是,那些对他们充满期待病人,还是一个个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走了。 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2、噩梦 疫情之初,这样充满挫败感和无力感的伤痛故事遍布武汉。 26岁的护士吴怡颖,负责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的四个病床。 她在日记里写:2月10日晚上,19床的病人没有挺过去。 2月11日,18床的老大爷也走了。 2月12日,18、19床都住进了新病人。 2月15日再上夜班,同事说,新来的19床病人,也走了。 不久,18床也停止了心跳。 她常常感到特别震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说:“我在重症监护室待过,可从没经历过这么频繁的送别。 ”“有的人之前还好好的,还能玩手机。 前一天还跟我说加油,我也回了他加油! 结果一下子就没了。 ”2月15日,18床的叔叔离开时,她正当班。 她给遗体消完毒,裹上床单,推到楼梯口,等殡仪馆的车来接走。 从病房到走廊楼梯口,只有50米,平时几十秒的路,她走了8分钟。 短短50米,她觉得无比漫长。 她说,我多么想,这一切,都是一场噩梦。 3、艰难专家说,新冠肺炎的惨烈程度,超过SARS太多了。 这个可怕的病毒,进化得太过“完美”: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无症状感染,治愈还可能复阳……更可怕的是,它会攻击患者的心、肝、肾脏,可以一天之内让人从重症变成危重症,甚至突然就死了,根本不给医生和家属缓冲的时间。 “有的患者前一秒还在吃包子,后一秒病情就突然急转直下,医生还没反应过来,心电图就成直线了。 ”极易传染,隐匿性强,迅速恶化,突然死亡……这些可怕的特质,让这场疾病如恶魔般,在人间肆意横行。 《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春节前后,武汉大量发热患者在恐慌中涌入医院,有的发热门诊拥挤到只能侧身而过,人们在其中吸气、吐气、挂水、吸氧和哀求。 而医生们也在战斗中遭受重创。 李文亮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很短时间里就有两百多个医护人员感染,其中近百人必须住院,还有一百多人在家隔离。 剩下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每天面对超负荷的就诊人员数,还要在网上请求防护物资援助: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另一家很小的二甲医院——武汉红会医院状况也一样:所有床位都住满了,走廊过道上也塞满了留观患者,患者和陪护的家属挤在一起……整个医院都被污染。 门诊本来一天只能承载800人,但当时一天来了2700人,患者一直排到街上。 连医院外面都有在输液的患者,吊瓶就挂在树枝上。 本已紧缺的医护人员,又有三十多人感染住院、三十多人出现症状在隔离。 另一边,还有越来越多患者在涌进来……各种忙乱,各种短缺,加上重症救治上的挫败,让医护人员们都沮丧到失去希望。 大年初一,四川援鄂医疗队到了这家医院。 领队黄晓波说:“三个医护人员一看到我们,当场就哭了,说援军终于来了! ”4、援军最危难的时候,援军来了。 1月23日,武汉封了城,而大批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逆向奔赴湖北。 几乎所有城市,都派出了他们最精锐的力量。 2月7日,1. 1万医护人员到位。 一周后,2万。 又一周,3万。 截至目前,已有344支医疗队、42322名医务工作者冲上湖北一线。 同时,医疗物资也从全世界源源不断地运往湖北。 国内几乎所有的相关工厂,都紧急开工,不眠不休地生产。 之前,我国防护服的日产量不足2万件,现在是50万件。 N95口罩之前每天产20万只,现在是160万只。 这些,都给了湖北巨大的助力。 曾经不堪重负的医院,慢慢地,缓过了一些气。 病体虚弱的湖北,也慢慢地,有了一些元气。 5、生死决战 这一个多月里,几乎所有人都过得辛苦而煎熬。 有位护士讲,且不说救人多难,就连喂饭这样的小事,都很不容易。 重症患者都需要戴氧气面罩,而吃饭又必须拿开。 一拿开,他们就喘不上气。 护士就只能喂一口饭,给他们戴一会面罩,再喂一口饭……一小碗稀饭加一个包子,要喂一个半小时。 还有另一位医生,讲过一个故事:医院有一个女病人,在生宝宝后就一直昏迷,孩子18天了,她还没醒。 大家都为她捏着一把汗。 每天,护士们都会在她耳边放小宝宝的哭声给她听,跟她说“你快睁开眼睛看看啊,你宝宝的照片就在床边呢。 ”这看似平静的画面,其实就是一场生死决战。 那边是死神,这边是妈妈、宝宝和医生护士。 那位医生说到最后,哭了:“我们真的非常非常想救活她。 她才25岁……”年轻的妈妈能醒过来吗? 死神和医生,谁会赢呢? 没有人知道。 但是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了。 2月27日上午,武汉同济医院,一位新冠危重症患者在撤掉ECMO(人工肺)后,坚强地挺了过来。 看着他生命指征恢复,现场医生激动地连喊三声:活过来了! 活过来了! 活过来了! 然后下意识地竖起大拇指,为顽强的生命点赞。 “活过来了! ”原来,这才是世间最感人的四个字! 这个特殊时期,医院里每天都在进行这样的生死决战。 此前,医生们使尽浑身解数,却多少次眼睁睁看着病人逝去。 他们心头,积压了太多沮丧和悲痛。 而随着医生越来越多,患者越来越少,床位越来越足,设备越来越好,方案越来越成熟,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一天天下降。 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他们的帮助下,挣扎着活了过来。 曾经混乱的医院,一天天恢复秩序。 曾经让人恐慌的疫情,渐渐得到了控制。 6、齐心死守 当然,为抗疫努力的,绝不只有医护人员。 有太多太多普通人,也在和国家一起齐心死守。 这是一位普通的消杀人员。 深夜,他背着几十斤的消毒液给隔离病房消毒。 忽然脚下一滑,他猛地摔在了地上,半天都没爬起来。 隔着屏幕,都感觉好疼。 但他艰难地爬起来,又接着干活去了。 疫情期间,这样的消杀人员有几万人。 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二三十公斤的器械,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其中辛苦,没有人知道。 下面这位,是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 浑身挂满药袋的他,负责帮居民买重症慢性病药物。 有时候,他一个人要拿近100人的药。 虽然举步维艰,但他不言疲倦。 像这样坚守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不知还有多少。 下面这位,是一个100岁的老兵。 他特地换上军装,去给国家捐出2000元积蓄。 这份钱,我们收得于心不忍。 但这份爱,足矣感动所有国人。 下面这位,是一个坚守抗疫岗位的大爷。 风雪中,他几乎被淋成雪人。 但是职责在身,他没想过后退。 像这样坚守一线的抗疫者,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 下面这些,是不眠不休的建设者们。 10天建成一座火神山医院,是个奇迹。 但所有奇迹背后,都是普通人的努力。 这一次,中国以远超预期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 这是14亿人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的奇迹。 3月5日,世卫组织专家科霍夫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遇到的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自己在这次疫情中的角色,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保护家人,如何配合集体控制疫情。 7、病愈14亿国人的努力,全世界都看到了。 而这努力,也终于让疫情一点点地有了转机。 新增确诊者日渐减少,之前的患者也纷纷治愈。 截至3月10日,已有6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2月16日。 武汉大雪。 火神山医院有4名患者病愈出院了。 医生护士们一起,把他们送上了回家的车。 病区主任看着车开走,转头就哭了:这是我们胜利的果实。 这段时间,医疗队十分辛苦……她们不会煽情,这“十分辛苦”四个字,不知包含了多少艰难和煎熬。 好在,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果实。 前几天,方舱医院还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出院了。 她的一家四口分散在四个隔离点,所以,她是一个人离开的。 医疗队把她送上了车。 小女孩上车后,用力朝医疗队挥手,哭着说:我替武汉,谢谢你们! 一句话,惹哭了很多人。 这么多日夜,每个人都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但有这句“谢谢”,让一切辛苦,也值得了。 2月27日,湖北英山县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当晚7点,在此援助的湖南医疗队离开英山,奔赴黄冈支援。 英山县县长带着当地医护人员,用最高礼仪,隆重为医疗队送别。 一路艰难,一路陪伴。 为了最后的胜利,大家都太不容易。 感谢的话不再多说,就让我们,给你们敬个礼吧。 8、天亮了前两天有一张照片刷屏了。 武汉人民医院刘凯医生,护送一位87岁的老人去做CT。 途中,他发现 发布时间:2020-03-14 20:04:0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