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提道灯论》之三士道 内容: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菩提道灯论》的解释,二世班禅大师罗桑曲坚曾为《菩提道灯论》写了一个非常好的注释。 现在开始讲正文。 《菩提道灯论》“菩提道”是指修行成佛的路。 “灯”是在黑暗中照亮路的。 本论由阿底峡尊者宣讲,给沃罗珠翻译整理。 敬礼曼殊师利童子菩萨! 这是译者对文殊菩萨的顶礼。 敬礼三世一切佛及彼正法与众僧应贤弟子菩提光 劝请善显觉道灯这是顶礼句和立誓句。 顶礼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佛陀所宣讲的一切正法,以及随学佛陀行持正法的僧众们。 “应贤弟子菩提光”是指菩提光国王。 由于智慧光国王已经去世,所以他所提出的七个问题由菩提光国王提出。 “劝请善显觉道灯”是指在菩提光国王提出七个问题后,阿底峡尊者清楚地对每一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现在讲中善,先总讲。 由下中及上 应知有三士当书彼等相 各各之差别修行人分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种。 我们具体属于哪一种修行人,每一种发心应如何修持。 若以何方便 唯于生死乐但求自利益 知为下士夫发下士道心的下士夫为了后世能够投生到善趣,得到人天的身体,得到人间的权势、相貌庄严等而行持善法,舍弃一切恶业。 有些人在过年、过节时去寺院发愿,希望自己家人平安、家庭和睦、工作顺利等,或者生病时念诵普巴金刚心咒等,这些是下士道的发心。 为了求取自己或者家人利益的发心都是下士道的发心, 不属于中士道或上士道的发心。 下面讲中士道的发心:背弃三有乐 遮止诸恶业但求自寂灭 彼名为中士希望自己能脱离轮回的痛苦,得到安乐,这是中士道发心。 寂灭指脱离轮回的痛苦,得到安乐。 “背弃三有乐”是指真实见到三有的安乐不是恒常的,因此没有任何贪著心。 我们暂时得到了人身,感受美貌、财富、权势等安乐,甚至因缘具足时下一世会成为天人,但是再下一辈子就可能会去地狱之中,所以安乐不是恒常的。 “遮止诸恶业”是指为了脱离轮回,舍弃一切恶法,通过持戒、诵经等来修持佛法。 阿难陀想去天界享受安乐而持戒,后来见到了地狱的痛苦,他想即使到了天堂之后,还是要到地狱之中感受痛苦,轮回中没有真正安乐的地方,他对整个轮回生起真正的出离心,没有一丝一毫的贪著心,才真正得到了戒体。 中士道的修行人就是为了脱离轮回的苦海深渊这个目的而修行,是为了自己获得寂灭的安乐。 若以自身苦 比他一切苦欲求永尽者 彼是上士夫上士夫是指由自己感受的痛苦而想到人道及其他道的众生也在感受的痛苦。 汉地、藏地、尼泊尔等地方都是修大乘佛法的地方。 中士道是了知轮回没有安乐,自己一定要脱离轮回,因为不想感受痛苦,不会再去造罪,对任何众生不会有害心。 大乘佛法要修学菩提心,遮止一切罪行之外,还要去行持善法,利益他众。 自己了知轮回痛苦,同时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脱离轮回的苦海,获得佛陀的果位。 比如说我们到菜市场看到鱼、鸡、鸭等动物,虽然它们现在是旁生,但有可能在某一世就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母亲。 在做母亲时,为了养育我们,造了很多恶业,今天往昔的恶业成熟,感受着旁生的痛苦。 如果我们能够对轮回的不定性,轮回的痛苦产生定解,我们会想办法利益这些众生。 一切六道老母有情对我们都有恩德,没有任何差别,我们应该真正地去帮助其他的众生。 给没有衣服的穷人送衣服,给没有食物的人送食物,给病人送药。 阿底峡尊者在这里主要讲,上士夫不是希求自己一个人脱离苦海,而是由自己想到其他的众生,修菩提心。 “欲求永尽”是希望一切众生永远脱离轮回。 这是上士道的发心。 益西敦多堪布公众号ID:kbyxdd 发布时间:2020-02-12 22:58:2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