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内容:  我们常听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在我们的一生之中,一般不会做到纯善或者至恶,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既“行善”又“作恶”的层面,也正是因为善恶参半,我们才得人身,而不是升至天上享受妙乐,也不是堕入地狱饿鬼等道受尽折磨。 因果真实不虚,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人作恶所得之恶果,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善行而作抵消,为什么这么说呢? 善恶业之果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解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所做其善恶业,必生得同类果报。 这还意味着一个人若既行善又作恶,则其善、恶各自生果报,不能互相抵消,不可能用行善的方法消灭恶业之恶报。 而善业再大,也不能消灭其所作恶业的恶报。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佛言:“夫人修福,不与罪合,不共和故,要须方便,令得灭罪。 ”谓善恶各有其果报,不相混合,若要消灭恶业罪报,必须用能消灭恶报的方法,如至诚忏悔、念佛、诵经、回向、修学福慧等方式。 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组坛经》曾说:“拟将修福还灭罪,应世得福罪还在。 ”善恶遇“缘”则报谈到善恶因果循环,佛教思想认为这中间还有一层作用,那就是“缘”。 离开了“缘”这个字,善恶的果报都不会发生,而只是还未萌芽的种子。 如果条件不具备,或者时候未到,种子没办法发芽,果报也就不会发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了。 这里的时候,就是指“缘”的因素尚未成熟。 比如,我们今生修善有可能今生就得其果报,也可能今生不得,来世得。 还有可能来世也不得,来世的来世才得报,甚至是来世的来世也不得报,百世以后才得报。 为什么是这样? 比如我们播种种子,如果把它种到地里,因缘具足了,遇到了合适的环境,如好的土壤、肥料,充足的水分等,几天就可能长出苗芽。 如果我们一个月之后种,那一个月之后才能长。 如果三年之后播种,那要三年之后才可能发芽。 同样的道理,我们无论是作恶还是行善,有的立刻得报,有的今生得报,有的则来世得报,甚至很多世之后得报。 那么这个决定时间的因素就是“缘”。 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我们对待因果问题必须要客观、实际,而且要非常敏锐地去看待。 就好比我们说某人是好人,而好人肯定不会做坏事。 说某人是好人,是因为在他的习气中,善的习气多一些,但他也有恶的习气,照样也会做恶事。 同理,如某人是坏人,十恶不赦,我们可能会对其全盘否定,会认为他从来没做过什么善事。 实际上,再恶的人也会有慈悲、善良的一面。 善人也有恶行,恶人也有善行,不能一票否定或肯定。 这也让我们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他人,更好地去处理人际关系,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看开,而不是狭隘于肉眼可见的层面。 “断恶修善”才能积德积福“断恶修善”是佛教修行中最基础,也是最方便的法门。 我们可以从先断除粗重的烦恼开始,如断除贪、嗔、痴等烦恼,再渐渐断除微细的烦恼。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修善呢? 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四摄(布施、爱语、利他、同事)法,发菩提心行利他之行都是修善的好方式。 《增一阿含经》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关于“诸恶莫作”, 《十善业道经》中这样说道:“当知菩萨有一法。 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何等为一。 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 令诸善法念念增长。 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华严经·净行品》云:“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我们信佛、学佛、修佛,就是想把日子过得更好,我们想要改造命运、改变命运,就应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 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正之改之;一切善的念头,善的思想,善的言行,要确之做之。 久而久之,我们在一次次断恶修善的过程中,清净的本心便会逐渐显现。 这也是我们信佛、学佛、修佛最根本的改变,也是最重要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0-01-23 20:50:5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