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唯素物,可养心。 内容: 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  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人到了一定境界,往往会变得“性好朴素,不尚虚饰”。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朴素称心: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 他以素雅之质,创造出了一片空境,足以容纳万物。 中国古贤讲究“乘物游心”,又崇尚“格物致知”之理,人们在对“物”的观照中明心见性,求索问道。 而朴素之物,是最适君子之情的。 朴素到极致,竟只与苍松修竹为邻,以清风明月为友了。 于是,秉持素怀者,其吐露之思想、施展之艺事,皆自成一格。 如今人在繁华之世,若要寻一刻清静,自当以素物为伴。 一把浑朴的陶壶,装满辽远的山野之心;一尊简淡的泥炉,燃起幽幽的煮泉之趣;一件素净的茶杯,邀来久违的会心之友……在素物的空境里,我们寻回了对生活的热忱之心。 素非寡淡,而是一种虚怀内敛的姿态。 一件不尚虚饰的器物,就如同一位不露锋芒的君子,谦谦之态,人们愿与之交流。 器物是服务于生活的,当你想要泡一壶茶、焚一炷香的时候,它们便出来打声招呼。 无用之时,这些器物只会静伫于角落,何须夺人目光。 幽幽素物,须以素心为之。 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曾论:“花开无言,人淡如菊,遇之自天,泠然希音,淡然明镜之素心,才会有空灵之文。 ”作文如此,造器亦当如是。 每一根线条,都是作者的姿态;每一处色泽,皆乃匠人的神情。 此无捷径,唯有常怀素心。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来源:文人空间编辑:极简主义的禅 ID:chan99mini转载须注明出处☟养老杂志ID:shoutiao99中国养老第一微刊主编:小璞    微信:china_1000责编:简月    微信:mini99chan投稿、合作请加微信:133 3919 9811▼点“阅读原文”看往期内容 发布时间:2019-06-09 20:40: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