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坐久落花多 内容: 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   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冥想,获得顿悟。 佛法中的“戒”、“定”、“慧”是三无漏学。 “定”是“戒”与“慧”的中心,凡是要修学证明佛法的人,都要先从“定”开始。 任何宗派的修法,都离不开定,由此可见修定是多么的重要。 在修定开始的阶段,以静坐的姿态入门。 事实上,早在佛祖之前,通过冥想寻找思想启迪的做法,就已出现并逐渐深植于东方文化中,起初丝绸之路将其传遍整个亚洲,后来传向西方。 如今已成为禅学和瑜伽等修养的入门课业。 国学大师钱穆在《师友杂忆》一书中多次提及静坐。 某年冬,钱穆为逝者守夜,静坐床上,“忽闻堂上一火铳声,一时受惊,乃若全身失其所在,即外界天地亦尽归消失,惟觉有一气直上直下,不待呼吸,亦不知有鼻端与下腹丹田,一时茫然爽然,不知过几何时,乃渐复知觉。 ……余之知有静坐佳境,实始此夕。 ”后,钱穆勤习静坐。 静坐的时机和地点,钱穆深有体会,他说:“静坐必择时地,以免外扰。 昔人多在寺院中,特辟静室,而余之生活上无此方便,静坐稍有功,反感不适。 以后非时地相宜,乃不敢多坐。 ”钱穆还从静坐领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 若心中自恃有一长处即不虚,则此一长处,正是一短处。 余方苦学读书,日求上进。 若果时觉有长处,岂不将日增有短处? 乃深自警惕,悬为己戒。 求读书日多,此心日虚,勿以自傲。 ”钱穆二十余岁迷恋静坐养生,或许这就是他得享九十六岁高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静坐时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脑部的运作并没有关闭。 禅修中的“一念代万念”,或是“念念不住”,都是提醒我们不要试图消灭念头,而是学会专注。 静坐就好比是给我们的心灵洗个澡,有助于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详。 每天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的气质沉静下来,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 这种气质是身心平衡的产物。 同时,内在的心态越柔和,外在的身体就净化得越好,内在的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的气质也越美好。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来源:月印池文化编辑:极简主义的禅 ID:chan99mini转载须注明出处☟养老杂志ID:shoutiao99中国养老第一微刊主编:小璞    微信:china_1000责编:简月    微信:mini99chan投稿、合作请加微信:133 3919 9811▼点“阅读原文”看往期内容 发布时间:2019-06-08 22:41:0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