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慈悲喜舍”后加上“无量”,就是最厉害的法门!!! 内容: 慈、悲、喜、舍很多寺院的牌匾对联中都有这四个字因为这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根本法门慈悲喜舍合起来并称四无量心慈悲、随喜、平等看起来简单易懂但因为有了“无量”两字再简单的修持都是最厉害的法门 慈 悲 喜 舍  慈 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 悲 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 喜 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舍 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佛说十善业道经》 慈无量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 慈,就是给予他人快乐。 人们都希望自己快乐,是否能够推己及人,希望一切众生也都快乐,当然最好是自己能够给众生也带来快乐。 但是,希望众生快乐,这个不难。 难就难在,这一切众生里是否包括了曾经的冤家仇敌,哪怕是想要加害于自己的人,都能平等无别地施予慈心,都能放下怨恨为他祈愿快乐安康。 世人在给予他人帮助时,内心其实不自觉地都会有衡量:此人与我有关吗? 他是否值得我帮助? 他的事业顺利了,会不会影响到我. .. .. .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人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不会影响到我。 但菩萨绝不会这样想,真正的修行人也不会,因为他们深知现世的恩怨都是过去的因果,个人与众生本是整体,越多人身心安乐,世间就越祥和安宁,世间中的个人也就更喜乐。 如果真有前世的积怨现前,也只有用慈心、用祈愿才能更好地化解,对方安住在身心喜乐之中,自然也犯不着再揪着你不放了,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悲无量 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 悲,就是拔苦,是将众生从痛苦深渊中解救出来。 修习了悲无量心,这颗心会变得柔软,时时能生起怜悯和关爱之心,也能从中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真正价值。 佛教提倡的慈悲,与儒家的“仁”有相似之处,但内涵更深广。 儒家提倡“仁爱”,却有局限性,例如“君子远庖厨”之说,虽不忍见动物被杀,但只是躲避,并未进一步倡导以不杀生来实践对生命的尊重。 而佛教所提倡的不只是远离,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同情心,而是“同体大悲”,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 就像一个母亲对待病中的孩子,哪怕再大的痛苦,母亲也愿意由自己代替孩子承受,甚至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的健康。 但这还不是佛教说的悲心,因为母亲的这个悲心往往只针对自己的亲生骨肉,而不能遍及一切众生。 而菩萨和修行人的大悲,好比是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亲子骨肉,所以是无量。 例如观世音菩萨就是慈航普度,不分身份闻声救苦;地藏王菩萨也誓愿入地狱,解救所有地狱道众生脱离苦难,起誓不拉下任何一个。 修习悲无量心,可以先从最容易让自己生起悲心的亲人好友开始,进一步,扩展到同事、邻居,再到与自己无关的大众。 最后,一定要去扩展到自己的冤家仇敌,修得到不到位,这个环节最见真章。 喜无量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喜,就是指随喜的心态,这是相对嫉妒而言。 通常,人们往往会因执我而产生这样那样的嫉妒心,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从而很难发自内心地随喜他人。 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做好事时,是欢喜赞叹,还是觉得别人在做秀、名不符实,还是不以为然、与我无关。 修习喜无量心一样可以从亲友开始,就像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就那样感到欢喜、自豪。 再扩展到更多人,陌生人,新闻里的人。 最后,是和我们有利害冲突的人,对他们的善行和成就,同样要能生得起随喜赞叹的心。 随喜,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要发自内心,否则就是口是心非的假话了。 除了心口合一,还可以进一步落实于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实际行动来随喜的善行,才是完整、全面的随喜。 舍无量 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huì)心。 这个舍,是平等的意思,是相对于“分别”而言的。 修习舍无量,就是对亲人和冤家一视同仁,对顺境和逆境不起分别,不起爱憎,以平常心处之。 并且,将这一心态扩展到一切环境、一切众生。 在四无量心中,平等舍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慈、悲、喜都不可能达到无量。 因为只要我们还存在个人的好恶判断,就会慈悲某些众生而不慈悲另一些,就会随喜某些众生而不随喜另一些。 即使我们能慈悲很多众生,但只要有一个众生不在我们关爱的范围内,就不是无量,就不是佛菩萨那样的无限心行。 无量功德 为什么要修四无量心? 因为这是佛教的根本精神,也是自利利他、积累功德的最好方法。 利他很好理解,而在自利上,一方面既是调整自己的心行,也是为自己积累福报。 认识到自己瞋恨和嫉妒心重,就着重修慈心;性情冷漠、与人相处不畅的多修悲心和喜心;情执比较重,贪图舒适享受的,着重修舍心. .. .. .在修这四无量 心的过程中,会得到由此带来的轻松感、幸福感、价值感,这些正面强化又反过来增强了自己继续调整心行的信心。 日积月累,脱胎换骨,成就佛道。 自利的另一方面,修四无量心的功德极大。 慈悲喜舍都是切切实实地行善、布施、随喜的功德。 而且“慈悲喜舍”都是无量,发愿使无量无边的众生快乐、远离痛苦、随喜赞叹、利益他们,因为种的善因无量无边,所以获得的果报和功无也无量无边。 四无量心的修行也可以依照次第由浅入深,比如先从身边的亲友开始修起,从一般人比较容易修得起来的慈心和悲心入手,在能够熟练运用之时,再继续扩大到不认识的众生甚至曾经结过怨、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修习四无量心的重要性和原理都不复杂,但说和做还是两件事,再简单的招式,练到“纯熟”和“顶尖”,就是绝学。 修行,不在于平时说多少的道理,而更应该在实际行动中衡量自己、观察自己,距离佛菩萨还有多远的差距。 最后再让我们共同念诵一遍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 身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 住平等舍↓↓↓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发布时间:2019-11-30 13:50:1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