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界上最多情的人其实是佛菩萨 内容: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我,爱情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我的答复,人最爱的是我。 所谓“我爱你”,那是因为我要爱你才爱你。 当我不想,或不需要爱你的时候便不爱你。 因此,爱,便是自我自私最极端的表达。 其实,人所最爱的既不是你,当然更不是他人,最爱的还是我自己。 ——《老子他说》现在男女年轻人之间,情都不专,好像蛮解的;不是解脱,是无情。 你不要把男女之爱的情,看成坏的情,像第六代达赖说的,“若将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男女的爱情和父母的亲情,相是两样,情是一个,转过来的话就是大慈悲。 菩提萨埵是觉悟有情,但是有情众生贪图这个情,有情而没有觉悟。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古代有位很高明的善知识,他融会了儒释道三家,然后专心皈依佛法,他说:「我佛世尊,一代时教,只为一切无情众生说有情法尔。」这话说得多么深刻! 换言之,我们说,学佛要做到无情,但是众生本来都是无情的,更没一个多情的,所以佛出来是为无情众生说有情法的。 这话说得非常高明,是第一义谛的话,佛要度尽一切众生,你看他多情不多情? 这个情的发挥,就是慈悲,作忠臣孝子就是多情人,作严父慈母也都是情的作用。 佛法的慈悲就是多情,是解脱的多情。 有情解脱了就是大慈悲;执着解脱,把解脱当作究竟,也正是多情,正是自己被情所困。 ——《维摩经的花雨满天》古人有两句名言:“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一个人不俗气很难,能够脱离了俗气,就是不俗,不俗就是神仙。 菩萨则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说,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是佛,是菩萨,也就是觉悟有情。 “菩萨”是佛弟子中,走大乘路线的一个总称。 现在讲有情与无情。 学佛要怎么做到没有情? 我多次提到,中国文化用两句话概括了仙佛之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佛毕竟是多情的。 古代有位很高明的善知识,他融会了儒释道三家,然后专心皈依佛法,他说:“我佛世尊,一代时教,只为一切无情众生说有情法尔。 ”这话说得多么深刻! 换言之,我们说,学佛要做到无情,但是众生本来都是无情的,更没一个多情的,所以佛出来是为无情众生说有情法的。 这话说得非常高明,是第一义谛的话,佛要度尽一切众生,你看他多情不多情? 这个情的发挥,就是慈悲,作忠臣孝子就是多情人,作严父慈母也都是情的作用。 佛法的慈悲就是多情,是解脱的多情。 有情解脱了就是大慈悲;执着解脱,把解脱当作究竟,也正是多情,正是自己被情所困。 欲界的天人还同我们一样有色身,到了色界的天人就没有肉身,只有光明的光身,若有若无。 无色界的天人连光身都没有,但是这一念情还在。 有再大的成就,父母、儿女、兄弟、男女的情不能断,是永远跳不出三界的。 问题来了,既然断了情又何以称菩萨菩提萨埵呢? 萨埵就是有情,一切诸佛有情。 佛菩萨度一切众生岂不是多情吗? 他们是已经把情、欲化作慈悲。 当然,从逻辑立场来讲,慈悲就是有情,但是佛菩萨的有情,是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的大有情。 所以,诸佛菩萨都是我们的大情人,你念他们,他们就会念你,会加庇你。 这个情就不是世俗的情,是真慈悲,爱一切众生。 为什么要再三跟大家讲这个道理? 要真求修证,根本就在这条路上,就在此处下刀子,这里病根拔除不了,解脱无望,这一点非常重要。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发布时间:2019-11-26 15:26:5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