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她用短短17年,将一座废弃古寺打造成世界最牛女子佛学院 内容:  她用短短17年,将一座废弃古寺打造成世界最牛女子佛学院如瑞法师,1981年出家,师承上通下愿老法师。 1991年如瑞法师遵师遗愿复建五台山普寿寺。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普寿寺住持、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 在五台山,有一处低调肃穆,但又引世人关注的寺院,它就是普寿寺。 寺院里,坐落着著名的女子佛学院——五台山尼众佛学院。 五台山尼众佛学院,修建于1991年,其创办人就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普寿寺如瑞法师。 五台山-普寿寺结缘通愿法师如瑞法师,祖籍河南,1957年生于太原,她出生后就得到中国四大名尼之一的通愿法师加持。 她在太原市读中学、大学,后任中学老师。 又于北师大中文院进修研究生。 如瑞法师自小出生在佛教徒家庭,家里父母、姑姑等都信佛,他们当年都是通愿法师的护法弟子。 通愿法师1956年来到五台山,弘化一方。 如瑞法师小时候,只要大人们提起老法师,都是一脸的尊敬和敬仰,如瑞法师从小便有一个梦想,亲自去拜见这位令人敬仰的中国名尼。 如瑞法师与通愿法师但是,小时候的如瑞法师,和每个孩子一样,对未来的憧憬并没有超出世俗的范畴:自己长大后,要做一名人民教师。 1977年,在农村当知青的她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到太原师范学院。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教师这个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带着对未来的种种困惑,尚在大学读书期间,如瑞法师去五台山见到了儿时渴望一见的通愿法师。 教师在特殊期间,是不被人尊重,且没有权,也没有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如瑞法师向通愿法师道出了心中的苦。 通愿法师告诉她,“为人民服务,不一定需要权和钱,只要发心真诚,随时随地都可以善巧方便地去为人民服务。 ”通愿老法师出身于官宦人家,北大毕业之后因听讲华严经两年,深有省悟,顿发出世之愿。 1940年,她剃度出家,潜心修持佛法。 特殊时期期间,她曾遭遇牢狱之灾,受尽人所不知的折磨与侮辱。 但她胸怀坦荡,修持益勤,并发心:首先要度那些打骂过她的人。 通愿老法师的个人修为,令年轻的如瑞法师深感钦佩。 和通愿老法师的这次见面,增进了如瑞法师对佛门中人的亲近感。 出家,就是为大家更好地服务两年之后,她们再次重逢,这让如瑞法师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1981年的一天,通愿老法师来到如瑞法师的姑姑家,如瑞法师前往拜望老法师。 见了面,如瑞法师告诉通愿法师,自己对佛教从小耳濡目染,准备报考宗教专业的研究生。 通愿老法师说,如果研究佛教,可以介绍你到四川的尼众佛学院,切身体会地研究佛教,会更有收获。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宗教事业逐步恢复,佛教界也是百废待兴。 一心想弘扬佛法的通愿法师,希望后继有人。 如瑞法师当时听到“学院”二字,且又能继续读书,非常高兴,但是如瑞法师没有想到,已经诵《金刚经》诵了三十年的父亲却不同意。 父亲认为,社会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他同意如瑞法师老年出家,但不是现在。 如瑞法师着急了,她跑到姑姑家,追着老法师说:说好带我走,又不带我走,出家人不打诳语! 如瑞法师又去找父亲,结果没找着父亲,却听说父亲去找老法师了。 父母最终把女儿交给了通愿法师,但是有一个条件,先不给如瑞法师剃头。 她去四川的佛学院,先学习,以后再做人生的选择。 通过在佛学院的学习,如瑞法师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她给家里写信,信中说:“宁为学佛前进一步死,不为不出家退后半步生”。 发布时间:2019-11-16 15:17:24 更新时间:2019-11-16 15:27: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