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内容: 藏传佛教论坛大德法语 | 显密教言现在社会有个别年轻人爱情观总觉得:“离开了他,我就活不下去。 ”其实,佛陀在《无量寿经》中早就讲过:“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言。 佛陀认为,爱情是无常的,更是烦恼之因,故对此不要过于沉迷,不然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痛苦。 男女之情,表面看海誓山盟、轰轰烈烈,似乎是人间最美好不过的。 但实际上,只要有爱,就会患得患失;只要有爱,就会有担忧、害怕。 诚如佛陀在《涅槃经》中所说:“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 曾经,一个没结婚的人和一个已结婚的人谈论爱情。 没结婚的人极力赞美爱情,他说:“古希腊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用象牙精心雕塑了一个少女。 由于这个‘少女’太美了,国王深深地爱上了她,天天在‘少女’面前祈求,并且拥抱她、亲吻她。 后来,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的真情打动,将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跟皮格马利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所以,我觉得爱情是多情的海洋,是迷人的画卷。 ”  听了这番话,已结婚的人摇摇头:“年轻人,爱情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美好。 听我讲一个故事吧: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刘瑱,他妹妹是鄱阳王的王妃,夫妻之间非常恩爱。 后来,鄱阳王因故被齐明帝所杀,因为思念亡夫,鄱阳王妃终日不吃不喝,最后奄奄一息。 为了救妹妹,刘瑱请人画了一幅画,在画中,鄱阳王正跟一个宠妾在一起恩恩爱爱地照镜子。 看到这幅画,鄱阳王妃醋意大发,咒骂道:‘他真应该早点死。 ’就因为这件毫不存在的事,她对亡夫的万千爱意当下消失,随后身体也很快康复了。 ”  在后一则故事中,为什么女主人公原来热气腾腾的爱,一瞬间就变成了咬牙切齿的恨呢? 原来,这就是佛教所讲的“爱恨无常”。 所以,对于爱情,我们任何人都要记住这个规律,否则,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在遇到世间的爱恨情仇时,还是很难面对。 佛教中有部论典叫《四百论》,其中讲过:“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意思是,无常的法一定会坏灭,有坏灭的则非真正的安乐,因此,凡属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的本性。 比如,两个人关系本来很好,后来一方慢慢变心了,这种无常就会给对方带来痛苦。 所以,爱情犹如一件弱不禁风的易碎品,极不可靠。 佛陀也曾提醒弟子阿难:“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 ”就是告诉他:千万不要信赖你的分别心,你的分别心根本不可信;千万不要贪执美色,否则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 遗憾的是,佛陀虽然早已开示过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还是不懂这个道理,以至于在爱情中,经常遭受各种不明不白的折磨。 贪爱蒙蔽慧眼,令人不能见到真理。 《四十二章经》佛言: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人怀爱欲不见道”,如以手搅动澄水,不能映现面影,“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 ”《瑜伽师地论》卷十七说贪爱“令心于所缘境不见真实”,比喻为烟,为贪瞋痴猛火之前相,“能损慧眼,乱心相续”,能引发不符合真实的寻思。 三界爱迷惑的程度有浅深之差:欲界爱者有如盲人,对真实全无所见;色爱有如闭目之人,似有少分所见;无色爱有如目患翳膜之人,虽有所见而不能亲见真实。 人言:情人眼里出西施。 今爱情学发现:热恋中的男女大多失去理智,爱的火焰使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 藏传佛教 | 汉传佛教 | 大德教言 | 修福增慧- I get the Dharma nectar -微信:zangchuanfojiao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善知识文章 发布时间:2019-11-08 22:50:1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