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点|尼泊尔、印度的佛教圣地
发布时间:2019-10-17 18:14:35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图片


图片


友谊为合作搭桥 中尼续写友好佳话


图片△位于加德满都的布达纳特佛塔,也称大佛塔,建于6世纪,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覆钵式半圆形佛塔建筑。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七百多年后,在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中国和尼泊尔的工匠们又共同携手,让一项世界文化遗产重现光芒。

图片

△杜巴广场上的九层神庙建筑群主要由四座角塔组成,始建于公元17至18世纪。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九层神庙损毁严重。2017年,来自中国的文物修复团队开始对它进行修复。不久之后,人们就将重新欣赏到九层神庙的风采。

图片

△正在修复当中的九层神庙。



主席“点名”佛教圣地蓝毗尼

图片

图片

      
若视频播放不了,请点击查看视频

图片

      

无比殊胜的蓝毗尼

      蓝毗尼Lumbini,又译岚毗尼、腊伐尼、林微尼等,梵语可爱之意。蓝毗尼位于尼泊尔西南部与印度交界的鲁潘德希县境内,距首都加德满都360公里,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蓝毗尼是一座富于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不仅有著名的摩耶夫人祠与阿育王石柱,还有由15个国家修建的27座风格迥异的寺庙。其中,雄伟庄严的中华寺格外引人注目。


图片

蓝毗尼圣园

图片

蓝毗尼世界和平塔

图片

尼泊尔中华寺已成为中尼宗教文化交流的标志



尼泊尔佛教圣地


图片

尼泊尔是一个山地国家,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50%,但在南部与印度接壤的地区,却是恒河平原在尼泊尔境内的延伸。平坦如棋盘的大地,树林、稻田、牛群、一张张如印度人一般的面孔……

图片

迦毗罗卫国,佛陀于此处越东城门出家


在尼泊尔,这里有迦毗罗卫国王宫的遗址,这里出土的物品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至8世纪,现在清理并修复的建筑有四处:东门、西门、悉达多太子的寝宫和北门外的净饭王、摩耶夫人火化处。

图片

尼拘律园精舍(尼泊尔)


佛陀在王宫四个城门目睹了人类的老、病、死之苦,也见到修行的沙门,原本无忧无虑的太子,开始思考起人生的痛苦与生命的解脱。


图片


如今的王宫遗址荒草萋萋、满目苍夷,唯一的道路用简易的木板铺设而成,繁华凋零、曲终人散。佛陀示现八相成道,从出生到涅槃,无论是着衣、落发……各种形式都是为了以此表法,度化众生。

图片







自体放光

斯瓦扬布纳



尼泊尔著名的斯瓦扬布纳寺,中文名也叫文殊塔、四眼天神塔。斯瓦扬布纳,意为“自体放光”。这座寺庙,位于加德满都以西的一处山顶之上,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从山顶俯瞰,整座加德满都城犹如安卧于大地母亲的怀抱,平和而又宁静。

图片图片


这座覆钵式的白塔高十米,圆形的基座上,是金箔包裹的正方形宝箧,宝箧的四壁是四对般若法眼,“自体放光,智慧如海”,千百年来,这座文殊宝塔如如不动地立在这里,凝视着加德满都山谷,慈悲庇佑着来来去去的轮回众生。


图片

满愿塔


加德满都东北约七公里处的满愿塔


整座塔高38米,象征着构成宇宙的五大元素。佛塔四层的基座代表“土”,圆形的穹顶代表“水”,四双佛眼以及13层的塔尖代表“火”,塔尖之上的圆形华盖代表“风”,而最顶部的小塔尖则代表“天”,象征着构成宇宙的五大元素。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形佛塔,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已有1500年历史的满愿塔之名出自一位尊者的授记,“这大塔为如意宝珠,令一切祈求及愿望得以实现”。


释迦族的金庙(尼泊尔)

图片


释迦族金庙:这座释迦族的根本道场,建于公元五世纪,历经损毁,重建保存至今。金庙内,屋檐、宝顶、大门、佛像,全由纯铜镀金铸造,金光灿烂,堪称古代艺术的珍品。


图片图片


释迦族世代守护金庙,守护着最古老的梵文佛教原典。据称,尼泊尔目前有释迦族人30多万,他们以金庙为根本道场,追随并实践着佛陀的教法。作为离佛陀最近的使者,他们沐浴在佛陀智慧、悲悯的慈光里,肩负着守护人类至高信仰的使命。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