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雪庐老人的讲法,“同其好恶”就是和,比如父母所好的、所恶的,儿女也和他有同样的好恶,和父母的好恶达成一致。父母喜欢什么,儿女也要赞同;父母厌恶的、不喜欢的,为了尽孝道也应该同情,就叫同其好恶。对于教养小孩、儿童,也有他们的好恶,做父母的也要同其好恶。当然“同其好恶”是讲好的、善的方面,不好的就不能够同。比如,读书人喜欢琴棋书画,弹琴、下棋、学书法、美术,这些都是高雅的嗜好,如果父母、亲人有这方面的爱好,同其好恶是可以的。但是父母、亲人喜欢喝酒赌博,这些不良的嗜好就不能够同其好恶。不仅不能够同其好恶,还要劝谏他们。《论语》中也说“事父母几谏”。“几谏”就是委婉的劝谏,要劝父母把不好的嗜好改正过来。但是劝谏的态度一定要柔和,要讲求善巧方便,做到“怡吾色,柔吾声”,不能因为父母做错了,就厉声厉气,甚至对父母大吼大叫,这不是做人子应该做的事。
“尊其位”,比如讲到刘邦尊他的父亲做太上皇。“太上皇”的位置确实很尊贵,但是刘邦没有让他的父亲垂帘听政,没有让他干预政治,只是给他一个虚位而已。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到,国君对家里的人,虽然给了他一个位置,但这个位置是虚位,并不让他正式担任,不让他去参与某一件事情的管理。当然,如果他真有办事能力,可以让他办事情。但如果他没有能力,还给他部长、院长、国务卿让他做,这就坏事了。所以孔子说,国家的官位等名器不能够随便交给家里的人,因为他们做错了,对整个国家、人民都会造成重大的伤害。所以“尊其位”不是随便地把一个实职的位置给家里人,而是给他一个虚位,不让他干预政治。
“所以劝亲亲也”,“劝”,劝勉。施行王道、治理国家,都是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国君对于亲族要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赐给他们丰厚的俸禄,并且和他们有相同的好恶标准。他们的位置很尊贵、俸禄很厚重,就没有怨言,怨恨之心也就消除了,与他们有一定的好恶标准,就会相处得很和睦。这样国君的家族、亲属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就可以为天下人做好的榜样。国家可以得到治理,也就可以把孝悌的教化推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