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脱生死,惟有念佛,求生净土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
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底了。
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
二、释四料简,禅净有无,利害得失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
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其《四料简》,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
1
何为有禅,有净土?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做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简》之意思。所以将禅净有无,略为抉择一下。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彻证一念灵知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
自心净,则国土净。自力感,则佛力应。第一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要紧的道理。然而明心见性,但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须开悟,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正须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
2
有禅有净土与无禅有净土《四料简》中第一句“有禅有净土”者,谓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功夫,更能真信发愿求生西方。大彻大悟,猛虎相如,且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岂非如虎生角么。故曰“犹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来教化众生。应以禅机得度者,便为说禅。应以净宗得度者,便为说净。应以禅净双修得度者,便以禅净法门而化度之。如是言不虚发,机无不摄,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故曰“现世为人师”。以明心见性人,念佛求生,彻见自性弥陀,克证唯心净土,临命终时,上品上生,一弹指顷,花开见佛,便证圆教初住位。百佛世界,分身作佛,随类应现,化度众生,夫是之谓真精进,夫是之谓大丈夫。“将来作佛祖”,真语实语。伏望大众谛信。第二偈料简者,谓未曾大彻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难望了生死。所以发愿求佛接引,修行净土法门,故曰“无禅有净土”。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既得往生,亲见弥陀,听受妙法,即时开悟,一生便证阿鞞跋致,不退转位,故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
3
有禅无净土与无禅无净土第三偈料简。谓虽能大彻大悟,若不发愿求生净土,因未证到家,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也。夫所谓“十人九蹉路”者,谓虽能开悟,而未能一定证到家,故云蹉路。或云十人九错路者,错路二字误也,岂有大彻大悟之禅家而错路者乎?大彻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关头,未必确能作主。临命终时,循业流转,随多生之善恶业阴而受生去,可惧可畏。诚不如求佛接引,为最稳当,最靠得住也。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也。此阴境,指无始以来之善恶业境,非指五阴魔境。盖大彻大悟之禅家,岂五阴魔而不知者,有是理乎?第四偈“无禅无净土”者,谓一般不知道修心的人,既无明心见性的功夫,又无发愿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就是修心未得开悟,总是盲修瞎练,不得解脱。虽然修得福报,无非生死业因。福报大,造业更深。福尽祸来,罪报难逃。地狱之苦,岂能幸免?生死轮回,谁为依靠?所以读了第四偈料简,尤为触目惊心。望大家知生死苦,发菩提心。无净土者,速速发愿修行,变成有净土。有净土者,还须精进勇猛,以决定生西为期望。要紧要紧。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手而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