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个真实的故事。
1
上世纪50年代,
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向哥哥提到:老家的房子太破旧,县里想要帮着把房子修葺下。
周恩来斩钉截铁告知:不用了。
为了表明态度,他甚至放话:只要我活着,就不许搞!
2
1945年抗战结束,
著名画家张大千意欲斥巨资,购买清王府旧宅,定居北平。
但偶然得知,一位古玩商,要出售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张大千毅然舍弃王宅买下了这副画,并在寓居海外前,把这副传世画作送回祖国。

3
1977年9月,震惊后世的
曾侯乙编钟,在湖北随县重见天日。
30年后,武汉音乐学院的90后、00后们,让两千年前的华夏正音在荆楚大地再次回响。

这些珍贵、罕见的历史故事,不是我们花5分钟就能在网上找的。
而是由一群学者、专家花费数月时间,编撰成文,发布在一本杂志上的。
这本杂志,就是——
被誉为“知识精英的枕边读物”的——《国家人文历史》。
由人民日报主办,被无数学者、教授、知识青年奉为“纸媒良心”。
五四百年、建军90周年,600年紫禁城,它花费数月时间,为我们讲述那些值得铭记的风云过去。

三星堆文物出土、长津湖电影大爆,它第一时间邀请业内学者、教授,还原历史真相。

关注严肃历史,也保持阅读趣味。
因为内容的专业、严谨,被国内大型学术文献网站——
【中国知网】收入。
创刊以来,收获一代代读者的认可和嘉奖。
一位连续多年购买的老读者,
因为错过某几期,在微博专门留言收购。
一位《国家人文历史》5年的老读者,分享说:
这是他从高中阅读到现在,最喜欢的历史杂志。
作为从高中开始就订阅《国家人文历史》的老读者,我以为,这样一本
求真相、有趣味、有良知的杂志,是值得摆放每个中国家庭的高品质读物。
全年24期,覆盖
考古、文物、艺术、建筑、文学、电影、自然、地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海量珍贵历史图片、高清艺术彩插,让阅读本身成为一种视觉享受。

篇幅有短有长,内容有深有浅。睡前饭后,读两篇,
增长见识,放松身心。
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订阅它的家庭,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很多年以后,每一期杂志拿出来,也都是沉甸甸的阅读回忆。
这次,我们联合《国家人文历史》,
给大家带来了超值满满的福利:
《国家人文历史》2022全年限时预订!
价格也是年度之低。
全年24期,原价480元,如今特惠价只需360元。每月2期新内容,包邮到家~
每天不到一块钱,就能收获
一整年紧跟时事,专业、丰富、有质量的阅读乐趣,太划算了,喜欢的朋友抓紧下手吧。

*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2022年全年预定刊,1月2期,于每月底发出,邮寄到家。
关于这份杂志的好,接下来和大家细细道来......
活动特惠价¥360 市场参考价¥480

在知乎,有人提问:哪本书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
许多人回答:订阅《国家人文历史》吧,看过就让你爱上历史。
甚至有人说:
它是自己订过的所有杂志当中,最好的。
为什么一份杂志,能让读者爱得如此深沉?
因为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
它对好内容的坚守,太难得、太可贵。
“国家级”老牌人文历史期刊。
提供真实、可推敲的历史解读,让大家不用浪费时间在“垃圾信息”的甄别上。

最富底蕴的精英读物。
从
世界名画,到宋唐诗人、史书典籍,都以严谨笔锋,为读者呈现详实、全面的专业解读。

陪伴几代读者的文化沙龙。
专业的基础上,以大手笔写小文章。
文笔平实,语言通俗,全家老小都能看。
既专业有深度,又丰富够好读。
讲名画,科普创作背景,也分享趣闻轶事。

讲正统的历史发展线,也花好几页篇幅,梳理欧洲王室让人傻傻分不清的姓氏。

一时兴起,还会带你走出国门,徜徉罗马帝国和古希腊文明。

除了话题多元的封面故事,
杂志的文章栏目,也是包罗万象。
【人物】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
【旅行】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唯物】透过一个小玩意,讲述古玩界的大学问。
【图志】会展示一些珍贵、罕见的历史图片资料。

此外,还有篇幅较短的
散页、声音、年历、微言、外刊、读书、专栏、题酷等栏目。
虽然篇幅小,可每个栏目都是宝藏之地。
比如开篇的
【散页】和【声音】,200~500字讲述一个好玩的历史冷知识:苏轼曾经开发过“绿色食品”,邓小平是个金庸迷......

【年历】里,会展示历史中的当月,曾发生过的重要事件。
一年看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脑库里,会增长一些奇怪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