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
不仅仅是阅读而已,
然而在没有任何东西阻碍你,
你还是修不下去——
这是“自我”因你偶然瞥见实相,
并且生起修行的心而面临的威胁,
所以它便用多生的习性
障碍你和攻击你。
只在理论上了解慈悲的利益,
而对看电视和购物的乐趣
却有实际的体验。
一种改变了人类感知的发明你可能会想,如果对修慈悲上了瘾,这只是另一种习性,而修行的目标却是要超越它才对;你甚至会担心,对别人太慈悲,会让你依赖别人。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就跳出习性与瘾头的状态中,因此不妨开始把有害的习性和瘾头改为有益的,这样比较接近目标——这是一种以迷惑超越迷惑的方法。改变习性可能需要一点强迫,例如建立一种规律,强制自己依循它。回顾过去,你可能会发现,大部分的习惯与瘾头的养成,最初都得强迫自己去做。
强迫着,强迫着,就习惯了对于我们部分的人而言,“强迫自己”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成为修行者不像耽溺于高尔夫球这么简单,因为后者还伴随了许多明显的社交利益——修行只是调伏自心,而结果经常很微细。你或许无意识地觉得修行没什么用,不如“真实生活”那么重要。
无论你在食物、居所、衣服、保镖、维他命、健康俱乐部和医药上花多少钱,这些都无法保护你免于死亡。生命是无常的,我们必须勇敢地看清楚并思惟生命中的不确定性,这是经常忽略的部分,有些人甚至完全视而不见,因为“自我”不要我们看到这些。也许今天你和朋友吃午餐。你们谈些什么呢?
想想看,你在生命中浪费了什么东西,不只是时间,还包括了对环境的浪费。虽然今天人们在理论上对于环保有较多的意识,也警觉到必须回收资源、保存资源;
但是通常大家都怕麻烦,因为爱犯罪的“自我”总喜欢方便。
生起出离心,并不需要剃光了头到庙里去——对某些人这是个好方法。现代生活已经变得太复杂了,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可能那样做。随着世俗生活愈来愈复杂,精神生活就愈来愈堕落。佛陀曾经说过,今日末法时期的比丘,即使只能持守一条戒律,他的功德跟佛陀时代能严持所有戒律的比丘一样。这是很合逻辑的,因为今天人们所面对的挑战,远超过从前所能想像的;更大的挑战并不表示没有希望,相反地,更多的挑战代表有更多的机会处理迷惑。
--- 宗萨钦哲 RQ ---
藏历理发
明日 (公历 3月30日): 易发生打架
-------------------------------
往期回顾 RECOMMENDATION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大器
天葬的秘密:据说,没人看过秃鹫的尸体!
定力,是一个人的成色。
2022年藏历公历对照表| 藏历理发对照表
祈祷时能感动自己,佛菩萨也会被感动
母亲如佛:一休母亲最后的家书
藏传佛教的辟邪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