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佛教冠帽小汇 之 藏传法帽
发布时间:2022-02-22 21:06:04 | 来源:就吃素



法冠释帻


佛教的"帽子"起源





图片

古云:头乃人之元,发乃元之首。


多数文明的古代时期都蓄长发,而并不将头发剪短,但散发往往造成生产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于是就有了用于束发的装束,即今日帽子的肇源,诸如我国古时的冠、冕、弁、帻。而位于人头部的装束,最为明显,因此也成为了佩戴者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同阶位的人戴不同样制的帽子。


而佛教帽子的起源并非如此,僧人剔除须发,自然没有束发的必要,佛教的头部衣物起初是为了御寒,《四分律》载佛陀允许比丘因头冷痛而裹头。


随着佛教向北方传播,在汉地及藏地气候较之于印度尤为寒冷,僧人戴帽更为普遍,因此佛教帽子也衍生出了如上所述的象征身份及昭示法义的作用。


图片

             域

雪域顶戴


藏传佛教冠帽简介


           顶              戴


藏传佛教中的冠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在唐卡中冠帽会是判断画中人物的教派、身份的唯一标志。


01

班智达冠




图片

格嘉仁波切佩戴班智达冠


班智达冠,藏文称为པཎ་ཞྭ(班夏),意为班智达的帽子,又称为通人冠、格西帽、堪布帽等等。
班智达指精通佛法之学者,故此冠的佩戴者之身份需是善巧讲辩著之大智者,于唐卡中常常见到此冠的造形。相传此冠是印度那烂陀寺所传入藏地,帽分两翼表世俗、胜义二谛;顶尖高昂中央表无谬中观正见。
早期此冠为红色,一般间有金线,如今在唐卡中的印度班智达及非格鲁派佩戴时亦保持此形制。


图片

大宝法王噶玛巴佩戴班智达冠



格鲁派又称为黄教,以其佩戴黄色班智达冠之故,黄冠在格鲁派中具有特殊的缘起及含义:据传后弘初期复兴律教的贡巴饶色为鲁梅传戒时,将自己的黄帽赠送给他,且嘱咐他,你戴此帽,可忆念我。


格鲁意为善规,为杰仁波切宗喀巴大师中兴佛法,弘传戒律开创,故以黄色班智达冠为重视律仪之象征。


图片

祈竹仁波切佩戴黄色班智达冠

图片


02


吉祥萨迦冠



萨迦冠其实是为班智达冠之演变。相传萨迦班智达之师长遍知扎巴坚赞圆寂后,萨迦班智达感痛失顶严,为缅怀师长,遂剪去高昂之帽尖,故唐卡中所绘的萨班造像班智达冠均无帽尖。这也成为萨迦派独具之班智达冠的形制。


图片

萨迦天津法王佩戴萨迦冠


图片

萨迦班智达


图片

萨班帽之特殊形式

图片

在此之后,萨迦派传承之祖师贡嘎桑波又将两帽耳折起,交竖与顶上,表征萨迦轮回、涅槃无别之见地,虽有此吉祥萨迦派所独具之冠帽。


03


噶举达波帽




图片


大宝法王及蒋贡康楚仁波切佩戴达波帽



这种法帽为达波噶举支派所佩戴,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噶玛噶举。据说此帽最初为达波拉杰冈波巴大师所戴,本然即一整体呈扇形之僧帽,但由于冈波巴大师微有头痛,不宜吹风之故,加以两耳,唐卡中冈波巴大师亦常绘制为佩戴此帽。


图片


冈波巴大师造像酥油花


在达波噶举的其他支派亦多佩戴这种扇形法帽,如帕摩噶举的创立者多吉杰布大师即戴此。就此还有一段大师及弟子关于法帽缘起的传说。


图片


多吉杰布大师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