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志性无定,这个志性无定不是指本性,是指习性。就是发起善心来,须臾即退,很快就退转了。所以我们要怎样?修行人学佛以后,要能够有长远的信心、精进力,要能够远离颠倒梦想。
远离颠倒梦想,第一个是执著,以无常为常,以痛苦为乐。以无常为常,我们这个身体是无常的,执著于她是常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以痛苦为乐,人间本来是苦,以为很快乐,不肯出离,乃至于去放纵自己的情欲,追求感官的刺激。
小孩子懂事很早,三岁五岁就看电视,三岁五岁就懂得你成年人做什么事,心染污得很快,所以,以痛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这个身体本来是会走路的厕所,很执著于它,还要用种种的打扮、时装来装饰,都是搞这些颠倒梦想的事情。
第一个是忍辱颠倒,他能够忍受世间俗务的辛苦;反而对于修法缺乏毅力,吃不了苦。世间的事情再苦再累,他能够挣钱,他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半夜起来他都愿意。
修法他反而缺乏恒心,缺乏毅力,吃不了苦,忍辱颠倒。你追求世间那些有用吗?名与利梦幻泡影,你那么愿意心甘情愿地去做;修法毕竟让你超出轮回,你反而吃不了苦。
而且还贡高我慢说:“不管你说什么,说禅、说净、说密,我全部都懂。”实际上心中间常起贪、瞋、痴、慢,这个就是很麻烦了。“天莫变成魔”,这个你所知道的反而障碍你了,为什么?
反过来对于世俗的言谈,怎么做生意,怎么打扮,很有兴趣,一说起来可以说三四个小时;对于讨论佛法说两句就没有兴趣,味着颠倒。
对于造恶业,有一点世间的福报,有钱的,开奔驰车的,好羡慕他,“你看这个人好厉害!”不知道修悲心,悲心颠倒。学佛学到哪里去了?对于世间那些为法苦行的人,怎么会心生悲愍呢?心生赞叹才对啊!
世间人心里面常起贪、瞋、痴、慢、疑,种种的恶都造尽,一天到晚什么酒吧、打麻将,心里面、谈论的全部是一些造罪的事情,暂时有一点福报,挣一点钱,都是在消福。他不单单是不会对他修悲心,不会可怜他,不会教化他,反而羡慕他。这个学佛学得好吗?
所以我们要远离这六种颠倒,这样我们修法才会成就,这样才会知道生善心,不会退转,与地藏菩萨相应,就不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如果你有这六种颠倒,现在听法,你生起一点修法的心,“哎呀!我要精进学修”,实际上一回去就忘记了,这个样子。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