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的由来
节令,其实就是标志四季轮回的界限。节令不分,界限不明,必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春种秋收的提前准备和社会文明的有序发展。
当时,商王祖乙定都初期,一心致力于国家,想让百姓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但苦于把握不准农时,因此百姓生活困苦、食不果腹。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设天台祭天神可明岁月。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
那时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以砍柴挖药为生,虽家境贫寒但非常聪明,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于是他立志把节令定准。
一天,万年上山砍柴,坐在树下歇息,他受树影移动的启发,研制出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的云阴雾雨影响测计,于是他又想做一件计时器弥补日晷的不足。
后来,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崖上的泉水有节奏的滴答声引起了他的注意,聪明的万年回到家就做成了五层漏壶计时。慢慢的,他还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最长的一天在夏至,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当万年知道国君敬祀没有结果后,便忍不住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后来,祖乙想知道万年记载历法的进展情况,便传旨要阿衡去看看,当他登上日月阁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时,便知道万年对历法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他担心万年得宠,影响自己的前程,于是阿衡就以重金收买了一名刺客,准备杀掉万年。
无奈万年一心研究时令,几乎从不离开所住的日月阁。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静,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准备张弓刺杀,最后暴露,被守卫的兵士抓住,将他送给天子。
祖乙十分生气,便下令将阿衡收押。并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手指着上天,高兴地对祖乙说:“现在刚好过去了十二个月,旧岁已完,新春复始,请大王为今天定个名字吧。”祖乙欣然下诏:“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花开花落。万年不辞辛苦,经过自己观察,无数次推演,终于制定出比较准确的太阳历。只是这时,万年也银须满面,白发苍苍。
当万年把这太阳历呈奉给商王时,商王十分感动。为表彰万年的功绩,让世人记住万年为太阳历做出的贡献,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册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从此,每逢过年,人们都会在家挂上寿星图,来纪念劳苦功高的万年老寿星。
健康 环保 素食 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