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道只要关注当前一念不紧不急,调和身心道就在其中
《四十二章经》上讲到这么一件事:佛在世的时候,晚上经行。一个僧人夜里在诵迦叶佛的《遗教经》,诵的时候声音很“悲紧”,“悲紧”就是伤心。佛有他心通,知道这个僧人似乎想退道,佛就到他身边问他:“你以前在家爱干什么事?”僧人说:“世尊,我爱弹琴。”佛说:“哦,弹琴,琴弦松弛会如何?”僧道:“弹不出声音。”佛问:“琴弦很紧的时候呢?”僧答:“琴弦绷得太紧声音过于凛冽。”佛问:“琴弦调和适中怎么样呢?”僧答:“琴弦松紧适中,弹出的曲子悦耳动听。”释迦牟尼佛说:“沙门学道也像这样,你真正懈怠是浪费时间,过于急切,色身则生疲倦,疲倦则生病,病久则思退了。”有病了,修道就不好修,
修道只要关注当前一念,不紧不急,调和身心,道就在其中。《遗教三经》,别看那就一个小本,就那么简单,其中意义相当深。《四十二章经》是佛初说的。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经,就是《四十二章经》。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带来翻译的。就是讲修行出家人,既不能懈怠,也不能太过急。懈怠就让时间白白空过,太急切,身体疲劳,疲极就生病,所以要不躁不急,不懈怠,就像流水一样,细水长流。水从高处往下滴,那样的小水慢慢滴,一个石头都能被滴穿一个眼,就对着那一点滴,不能对第二处滴。而且不是疾速地滴,太快水会流掉,就细细地往下滴,就对那一点,十天就能穿出一个眼来,这是一个物理现象。修行无相,但无相的道理和有相的道理是一样的。
敬请常念
南ná无mó阿ā弥mí陀tuó佛fó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