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中理与事的统一(一)
理的了解与事上如何修
在总结过去一年修行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这是要点:一个是总结自己对佛教义理的理解上,有没有进步?一个是从事上、实修上,看有没有进步?
你想修行快的话,站在佛法义理的角度和站在实修的角度不一样。佛法义理,是全方位地让你了解佛教的道理等,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内涵;而实修是将义理变为现实,是需要一些功夫的,它就是这样的,你这样做就管用了。
所以说,理和事有时是两回事,尤其是在世俗凡夫地。可能会有人不服,意思是说,理事不二。其实,他说的理事不二,道理上可以这样讲的,在事情上不是的,换句话说,对我们来说还不行,还不能做到理事不二!
每个人都是佛,你现在是佛吗?不是的!所以,理在世俗的凡夫地,理还是理,事还是事。我们还不能做到理事不二。这时候,需要我们分开做,理是理,事还是事。
第一部分:“理”的了解
我们知道,从佛法的知见上来说,你要好好了解我开示的空性的教义,了解我们佛性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修行的次第。你一定要好好了解,慢慢琢磨它,道理上了解它。
这方面总结一下,看自己做得如何!
第二部分:“事”上修
01
对三宝的信心
第一个很关键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你对善知识、对三宝的信心。
记住,我要重点强调的是,你要在事上一定把对善知识、对三宝的信心搞清楚。以前怎么样?你是如何对待师长三宝的?现在又如何?有没有进步?
你要想修行快,就必须把对师长三宝的信心和恭敬度给执行起来,一定要重视起来,没有这一点,你想开悟!——用我们北方人的一句话讲:门都没有!就是一个门都没有,就是一堵墙,进不去,谈都别谈,想都别想。
修行理上搞得再好都没有用,类似于道理上你理解得多好,看了多少教义,(类似于世界上一些搞佛教教义的学问家,写书的,出家人里面也有搞学问的),但要想在实践上,修行智慧上突破的话,一定要找师长三宝,对三宝一定要生起恭敬心。
为什么?因为这是事上的法流,你逃不掉的。理上,那是图纸,而这是实际的东西。能做出来图纸也行,是不错,但有了图纸你不去做,看一万个图纸也没用。
所以,如果你出家或者在家,你有了师长,没有对师长生起信心,那简直说即是:说食数宝——也就是说,那是别人的宝贝!一样不是你的。要想真正实践佛法,必须对师长三宝生起绝对的信心,渴仰感。
你们看看自己这些方面做得如何?!
02
要有一个恰当的、适合你的法
你要有一个恰当的法,一个比较快速地能摄持你的、比较强力量的、适合你的法——找到一个方法实践自己的修行目标。
比如,有的人修六字大明咒,有的人修大悲咒,有的人念阿弥陀佛,有的人四加行磕大头,都可以。但你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功课,固定的法,以一个法一个本尊为重要观想对象的法。比如以四大菩萨,五大菩萨,八大菩萨其中的一个为本尊。
可能有人说,没有本尊不行吗?不行!每个法都是某个菩萨为本尊示现出来的。可能有人说,禅宗没有本尊!——不是!禅宗也有本尊,禅宗的本尊是释迦牟尼佛。所有的教法没有一个没有本尊的,所有的教法都有一个根源,就像水的来源。饮水要思源,这样才有感恩的心。本尊他是成就的,他就像个大水库,他有很多水龙头,他有无量的水,你想要水,你就要恭敬他,思念他;恭敬思念他的作用就是打开他的水龙头,你一拧他的水龙头水就下来了,就这样简单。如果你说,我不恭敬,我不要本尊,我不需要水龙头,但要得到水,能吗?不能。所以,你要有一个法去修。
03
不躁不急,不懈怠
你要勤恳地、如细水长流一样地去修这个法。
04
时时安住
你要把自己修行中了解的空性觉受和概念,融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空性觉受和概念同时融摄着出离心在其中,空性看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幻化的,没有意义,这就是出离心,这是有次第的升华的空性;以后,你要把自己升华的空性在生活中时时安住。
以上这些是我们修行的次第,也就是在理上明白之后,要在事上努力的内容!
大家在年终要好好总结一下,看自己哪些方面还不行,来年在哪些方面要加强!
智慧转万物
句句莲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