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迎来一年中第22个节气:冬至绵延至今,它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视频播放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126523948142952448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在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冬至之日,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后五日“麋角解”,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再过五日,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冬至又叫“长至节”“冬节”,古人对它十分重视。认为从此日开始,天地间阳气渐强,是大吉之日。因而,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养生
事实上,寒冷的天气对身体健康不算友好,所以养生保健要特别注意。
- 一需防寒保暖
冬天人体抵抗力非常差,很容易受寒生病。所以,需要防寒保暖。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提高警惕。 这时养生需要注意尽量少露皮肤,以免冻伤。注意保持头部、脚部和颈部的温度,走路避开寒风。
- 二需预防疾病
冬季是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易发时期。平时应做到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出门戴上口罩,及时洗手。 平时则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按时休息,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也可以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冬日抵御严寒多吃根茎类蔬菜,好处多多!
萝卜:消除积热
萝卜可算得上是第一“根菜”了。《本草纲目》记载,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
中医认为,萝卜味甘辛、性微凉,冬天食用适量萝卜能消除体内积热。需要警惕的是,萝卜是寒凉蔬菜,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红薯:补脾益气
红薯也是非常好的根菜,红薯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生津止渴、通便的功效。
红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水分,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食后饱腹感强,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和米面搭配着吃。
山药:健脾补肺
山药性味甘、平,属平补食物,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的作用,对于小孩、老人、脾胃虚弱人群来说是很好的进补食材。
山药适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尿频等人群。因山药养阴能助湿,湿盛中满、有积滞、有实邪者不宜食用。此外,由于山药还有收敛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结者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芋头:健脾益胃
中医认为,芋头性甘辛、性平,有益胃健脾、宽肠解毒、补中益肝肾、化痰等功效。
芋头中富含B族维生素、钙、磷等矿物质以及烟酸、皂角甙等多种成分,营养丰富。且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可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要注意,生芋有小毒,不能生食。
土豆:和胃调中
土豆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对于治疗胃溃疡、便秘有一定疗效。
它还能够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另外,把土豆切成薄片外敷,可以很好地消除水肿。
香菇荠菜饺子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制作步骤▼
—食材—
面粉、荠菜、香菇、油豆腐、芋头
[ 饺子皮做法 ]
- 1 -
面粉中加一小撮盐,这样面皮会更筋道,倒入适量水,一斤面粉放半斤水
- 2 -
筷子搅拌成棉絮状,用手揉成团
- 3 -
面团放入碗中,盖上保鲜膜醒20分钟,醒好后案板上撒一点面粉用手搓长条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