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三《说苑》。本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即楚国宰相时,全城的官吏百姓全都来祝贺,但一位老人却身穿粗衣,戴着白帽,向他吊唁。孙叔敖不仅没有生气,而且很谦虚地问:“楚王不知道我德才不佳,以致使我忝居高位,受官民们的责骂,现在大家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吊唁,难道是有什么道理要讲给我听吗?”
老人说:“有。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老者为他讲了三句话:身分显贵但是对人傲慢的,百姓会离开他。
魏徵大人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讲到:“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如果一个人傲慢了,不仅人民百姓会离开他,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离他而去;职位很高而独揽大权的,国君会厌恶他;俸禄已经优厚却不知满足的,灾祸会跟随他。
孙叔敖听后非常受教,他再次向老人行礼,说到:“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我还希望听到更多的教诲。”老人就说了这句话:“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怎么样才能保持自己的高官厚禄?爵位很高,但是态度却愈来愈谦恭;官愈做愈大,但是内心却愈来愈谨慎;俸禄丰厚,就要更加小心,不敢妄取。如果你谨慎地坚守这三条,就能治理好楚国了。
爵位愈高,代表责任愈大、担子愈重,如果不谦恭谨慎,就会失去人心,没有助缘,自己做什么都很难成功;官愈大要愈谨慎;得的俸禄愈来愈丰厚,就要更加珍惜,不可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否则一旦锒铛入狱了,官位、俸禄也就一同失去了。
古代的皇帝、大臣都能够学习这些教诲,所以他们为人处世时特别地小心谨慎、谦恭有礼。
赵匡胤在登基当天,带着文武百官跪拜他的母亲,感激母亲抚育、教育的恩德,所有的臣子也都祝贺皇帝、祝贺他的母亲。但是他的母亲杜太后,在整个过程中都面色严肃,臣子们看到后觉得很奇怪。母以子贵,儿子当了皇帝,做母亲的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这么严肃而沉重?
于是就有大臣向太后请教:“您的孩子这么有成就,当了皇帝,您应该高兴,为何反而非常沉重?”杜太后说:“假如他当了皇帝,能为百姓造福,那百姓都会支持他;假如他做了皇帝,就像前面五个朝代的皇帝那样,我希望他不要做皇帝。为什么?这五个朝代的皇帝,他们做了皇帝骄傲奢侈,最终他们的统治被推翻了,不仅如此,他的子孙都被杀了。
所以假如当皇帝不能为天下万民,只是自己贪图享乐,过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后连做百姓的机会都没有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杜太后很会抓住教育的时机,在皇帝登基,大家满心欢喜庆祝的时候,说出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相信赵匡胤一生都会铭记在心,一生都会按着母亲的教诲来治国。这样,才不至于迅速的灭亡。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