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上师的特质
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一切佛法都是为了调伏、转化心性。佛陀的教法里,分为能诠的文字及所诠的意义。不只修持戒、定、慧三学能调伏自心,每一个增上学都有调伏自心的方法。讲经说法的上师,应具备的十个条件依次是:精通教法、戒律、禅定、智慧、善于说法、不厌心、精进、悲心、灌顶、誓言。
1. 精通教法。也就是精通三藏,熟悉各种不同的法门以及各种不同的逻辑思辨,将颠倒见转成正见,所以精通教法尤为重要。讲经说法的上师必须完全透彻地掌握及了解最深奥的佛法智慧。
2. 戒律。三皈依戒是最基本的戒律,然后是五戒十善、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和菩萨戒。戒律是保护我们身心安定、身心清净铠甲,通过持戒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安定及清净。具备戒律的上师,通过戒律的受持来调伏自心,这比定学、慧学的修持要容易些。因为,修持戒律并不只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靠佛陀制订的戒律来约束自己。比如,当你想要偷东西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佛陀说了“不可以偷盗”,因此你会立刻停止偷盗的想法和行为。所以说戒律的修持,并非完全靠自力而是借助佛力。
初学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伏自心,谈何容易呢,因此唯一的途径就是依靠一位上师,借助上师的力量来调伏自心。比如,当我们遇到烦恼时,立刻会想起上师曾经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或者一心祈祷上师加持,烦恼会自然消失。这并非是上师的加持力有多大,而是借助祈祷上师的力量转移你当下烦恼的心念。
作为一位上师,若宣讲居士法门,首先自己具备居士戒;宣讲皈依法门,自己必须已皈依佛门;宣讲出家法门,自己必须已经接受出家戒;宣讲菩提心法门,自己必须接受了菩提心戒;宣讲密乘法门,自己必须做到严守密乘誓言。也就是说,讲什么法,自己必须按照法门遵守戒律及誓言。
4. 智慧。智慧有根本智和后得智。根本智就是我们的清净心、菩提心、般若无知。它如同一面明镜如实映现万事万物,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后得智是我们通过启用根本智,得到世间一切事物的经验和理论等。我们修行应该求根本智,就是调动真心去寻找我们本自具足的清净心。只要找到清净心,才能对佛法生起真实的信心,才真正明了修行的根本。
这里的智慧,指的是具备闻、思、修的智慧。慧学虽然分类很多,但归纳起来也是一种调伏的方法。这种调伏的方法也有另一个名称叫作“寂静”,就是心凝一处、平等安静的状态。远离本能和习气所引起的精神动摇,称为寂;断绝一切感觉苦痛而呈现安静之状态,称为静。总之寂静就是远离散乱、摄持平等、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慧学是对治烦恼的良药,能够将烦恼真正彻底地断除,所以也叫作寂静的调伏。就好像把一匹野马驯服成一匹良马,这就是慧学的调伏方式。因此,上师需要具备三学的功德,也就是三学的修持。
5. 善于说法。就是必须要按着弟子的根器讲经说法,还要为弟子善行。善心是善行的根源,真正善行的前提要放下对今世的贪欲,除掉自私自利的心,全心全意地为一切众生利益而行动。作为讲经说法的上师必须要放下自私,仁爱众生。有些上师在讲空性时,因为不会运用善巧的方法,所以无法讲说清楚,导致弟子们误以为“空性”即是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虽然这种错误的理解跟弟子的思想有关,但上师的引导也相当关键。
如果上师精于解释,善于讲解空性法门,相对而言就不易发生这种事情,所以善于说法是很重要的。讲经说法的上师,针对不同根基的弟子应有不同的说法和不同的修行次第。虽然究竟的果位是相同的,但现前的修道方法却不一定相同。因此上师必须善于说法,针对不同根器帮助弟子得到究竟的果位,正确无误地将经教思想传予弟子心中。
6. 不厌心。有些弟子愚笨、淘气、懒惰、泄气、偷懒、拖延时间、不听话等不良习惯,作为一个合格的师父不能嫌弃他们,必须做到不厌倦、不嫌烦并能够忍耐弟子。应该用坚定的欢喜心去加倍地教育他们、度化他们。有些弟子确实野蛮甚至有时会攻击你、反抗你、诽谤你、打击你、刺激你、说不定还会骂你、殴打你,但不管如何,一个合格的师父必须做到不讨厌、不烦恼、不嫌弃、不抛弃、想一切办法而教育他们。
8. 悲心。若讲经说法的上师没有悲心,就不会真正利益众生。这里的悲心是指不贪求恭敬、不贪图名利、全心全意地去帮助苦难的众生。对于自己关注的弟子要具备即使牺牲性命,也不让弟子堕入恶道的大悲悯心。
9. 灌顶。若讲经说法的上师没有接受灌顶及加持,就不会真的去修行,这个灌顶是接受上师加持与佛祖的法力而去救度无加持的众生。对于修行的弟子,要具备灌顶及加持方便去引导弟子。
10. 誓言。若讲经说法的上师自己不遵守誓言,就不会获得密乘的真传。因此,上师要获得密乘四部的灌顶、传承、教法、诀窍,然后自己还要修炼,遵守誓言,才能度化自己、感化他人的能力。占巴南喀大师也再三要求,讲经说法的上师必须具备十种功德。
这就是一位上师应具备的十种功德或十种资格。其实并不是每位上师都要具备完整的十种功德,主要是我们要知道这十种功德哪几种对自己最重要,只有知道重点才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上师。例如有些经典讲:跟学者学习佛法;跟戒者(遵守戒律的出家人)接受戒律。
以上十二条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两条,即精通佛法理论、思想品质优秀。若不具备这两条,就没有讲授佛法的资格。有些经典要求显教上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戒律清净、具足禅定、具足智慧、德才超胜、勤奋努力、学识广博、通达无我、爱心育人、具备耐心、教导有方。当今时代若想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并不容易,但至少应具备慈悲和戒律。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刚开始并不知道上师需具备哪些功德,甚至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哪些功德是自己需要的,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只是凭外表去找上师,以这样的心态去寻找具格上师,恐怕是几百年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