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善恶的分辨要看动机,而不能看表象,尤其现代社会危机四伏,到处充满伪装和欺骗,所以一定要看清动机,辨清善恶,这也是我们自我反省和密法修行的重要方式。我佛幸饶弥沃曾经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意念的动机很重要。”日措巴尊者讲:“如果内心不是善,你的身口行为也跟随你的心意作恶,就像草根有毒,长出的叶子也能毒死人。如果内心是善,外在身的行为和语言也不会是邪恶的,如同植物的根是良药,它的叶子和花朵也会对人有益。”
我们的语言就如同意念的叶子,行为是意念的果实,什么样的树就长什么样的叶子,结什么样的果。任何人的讲话与行为,皆发自内心的动机,无论你再狡辩也没有用。如果你的意念动机是贪婪或嗔恨,即使你的外表再友善、再和蔼,你的所作所为还是为恶。因为,你心里发出的动机不纯洁,不是善念,是恶念。你的发心动机就像一棵很大的毒树,毒树长出来的叶子和果都会要人命的。
我们的身口,是为意念动机服务的,是为实现意念的目标而设定的。因此我们只看表象,不能完全分析出善恶动机,但无论如何伪装,身体和语言的行为,永远不会违背意念的动机,就像一棵毒草不会离开它的根。如果我们的动机发自五毒,即使伪装成行善,最终依然是恶业。如果我们的动机是善良的,即使身口的行为不被人理解,终究还是在行善。由此可见,善恶等一切业的主谋者是我的心。
因此,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反观自心,反省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如果产生的意念是善良的,应该感觉快乐,内心非常喜悦,自己法喜充满,同时修炼乐观,并把善的功德回向出去;如果产生的意念是恶业的,应该感觉不到快乐,觉得心里有愧疚感,就要马上忏悔,恶念要转变为善念。如何改变呢?真心去忏悔,然后闭关或持咒、诵经、磕头、绕佛等一切修行之前要观察自己的意念。如果意念之中有攀比、为名为利,要尽力去改正,并且归于菩提心。
这样的发心不但变不成纯真的善,甚至会在来世造成负面的作用。顾如农则上师曾经回忆他的宿命。他生为阿亚加布的时候被龙病缠身,为了消除龙病而去修了很多法门,结果后两世转生为畜生,之前修炼本教之法的功德再为人身,但由于对龙产生怨恨的结果,自己长得很丑,依旧贫苦卑微,而且性格中带有龙的愤怒和残酷。
因此,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观察自己的心性相续,若心中产生恶念与邪见,立马排除与忏悔,自心不能跟恶念搅乱一起。佛陀幸饶弥沃在修苦行时,有一次梦见自己的王国和家人,醒来后想:原本认为自己的一切业障都消除了,其实在我的阿赖耶识中依旧有潜在的因。于是他摘下菩提树的种子,串成念珠开始念真言,表现出断除轮回之因的决心。
我们修行人身上依旧潜伏着再生恶道的因,但是由于今生的行善和对空性的认识,使这些因不在来世异熟,而在今世的生活中成熟表现出来。比如会生病、会有一些习气不易降伏。我们在今世的人身上,感受到恶趣的痛苦,避免了我们来世投胎在下道而失去继续修行的机缘。这样我们可以一世世连续修行多世,直至成就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