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补冬不如补霜降
发布时间:2021-10-23 17:26:53 | 来源:就吃素

二十四节气之一

SHUANG JIANG

2021.10.23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

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


今天是公历2021年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此时,天气渐冷,昼夜温差大,气温骤降,露珠凝结成霜;草木开始泛黄落叶。《二十四节气解》中提到:“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的现象。



图片

霜降诗词


岁 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图片



图片

霜降习俗


   霜降吃柿子

图片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其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民间有霜降时节吃红柿子,它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霜降吃萝卜

图片


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农谚有“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现代人也称萝卜为“土人参”。白萝卜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性食物,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


   霜降赏菊

图片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在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秋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期,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图片

霜降养生

图片


一、饮食养生


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中医认为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因此,此时饮食养生适合的是“平补”。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等,这些食物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此时,应少吃寒凉的食物,以免伤肺而引发疾病。霜降后一般是进补的好时期,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


霜降之时气候干燥,此时应多饮水,最佳饮水是淡茶水与白开水,也可喝些水果汁和蔬菜汁。粥能补水,且易消化,所以提倡早、晚餐时宜有粥食。此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食品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橄榄、甜杏仁、甘蔗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若想收敛阳气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


二、起居养生


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霜降时节要保证睡眠充足,做到早睡早起。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而早起,能够使人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


三、运动养生


霜降时节,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球类运动等。


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四、精神养生


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随着气温降低,日照减少,秋雨绵绵,花木凋谢,给人一种凄凉、垂暮的感觉,容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中医认为,秋季五行属金,内应于肺,而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产生悲忧情绪。


因此,秋季精神养生的关键是要克服这种悲凉忧郁感觉,树立乐观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图片



大愿法师霜降养生方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