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源寺僧团从2000年起开始行二时头陀,行脚乞食,至今已有15年历史。

道源寺僧团雨中行走。

路遇被弃的亡故小猪尸体,僧人们合力挖坑掩埋。道源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接文镇三家堡村,为尼众寺院,是大悲寺妙祥僧团下院。"不忘初心"是最近经常提起的名词,它提示着我们不论做什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然而许多人只是喊着"不忘初心"的口号,空有其名。

这句话出自《严华经》中的部分经文。《严华经》是一本佛教经书,可能严格遵守"不忘初心"的寺庙也寥寥无几,道源寺可算是一种之一。道源寺是寺庙中的"一股清流",它地处辽宁省海城市接文镇三家堡村。虽然偏远,但是吸引了众多香客前去参拜,因为道源寺的不忘初心深深打动了他们。

在这里看不到其他寺庙随处可见的功德箱,也看不到寻常寺庙常见的和尚。这里只有拥有强大向佛之心的比丘尼师父,以及虔诚参拜的人们。道源寺处在山林之中,环境清幽;满眼可见的绿,隔绝了俗世。

寺中僧人念着经文,时不时有鸟儿飞过,停留片刻,又起身离去。伴着诵经声与鸟鸣,你能感受到真切的宁静与雅意。

道源寺始建于2001年。初建时,两位比丘尼师父和十几位发心出家的居士在大悲寺僧团的主持下修建。至2002年才有十七位僧人首度剃度出家,成立僧团。现如今僧团已经增加至一百余人。道源寺在短时间内规模能增加到如此,都源于她们"不忘初心",一心向佛。

香火对于一个寺庙来说,是个不可替代的存在。香客们用香火表达着自己虔诚的内心。但是这些在道源寺却不被允许。这里不仅不允许收香火,在偌大的寺庙中更是看不到一个功德箱。从根本上就断绝了收取金钱的可能性。

道源寺常住九项要求中第一条便是持不捉金钱戒。意思是在道源寺的僧人们不能接触金钱,不能接受金钱,一心一意安心办道。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已经脱离世俗一心向佛的决心。

宣传旅游也是其他寺庙为了吸引游客的常见招数,这一点在道源寺中也同样禁行。道源寺杜绝任何的宣传,不为吸引游客而搞噱头,更不会在寺庙中售卖任何佛经和佛像。但是在寺庙中会有流通处,其中的经书佛像等法宝会免费供香客们鉴阅。

在道源寺常住要求中第二条便是日中一食。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是对于道源寺中的比丘尼师父来说,一日一食,过午不食才是他们应该遵守的戒律。她们只在中午时吃一顿饭,所有人都一样。但是寺中会常备水果,以便于那些刚入佛门不能习惯的僧人充饥。

比丘尼师父们每日的修行也是与其他寺庙不同的。她们每日休息四个小时,凌晨两点起床诵经,然后坐禅、念佛、听法,晚上十点入眠。每年八月十五后,比丘尼师父们会集体外出,称为"行脚"。僧人们在行脚期间仍严格要求自己,不化缘金钱,只化缘食物,不在外借宿,只露宿风中。

能否化缘到食物,能否安心入睡,一切都随缘。行脚可以使僧人们除去执念,福利群生,在行脚过程中塑天下僧人的形象,令众生对佛法产生静心,并随缘教化群众。

在外人看来这是很艰苦的,但对于她们来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砺自己的内心,加强自己的信念,斩断与世间的牵挂,寻求自己内心遵从的佛法。

如果遇到死去的动物,她们也会停下脚步,悉心安葬,替它超度。她们能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不忘自己的初心,一心向佛,足以见得她们信念的坚定。

道源寺不仅对人抱有佛心,对物也是。她们对经书和佛菩萨的字号形象都抱有一颗佛心,不随意损坏丢弃。即使是损坏的经书,她们也会妥善保管。

虽然道源寺中全部都是比丘尼师父,但是并没有勾心斗角,只有祥和的氛围。在这里,她们能忘记自己之前的过往,看破红尘,看透世间繁琐,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心修佛。她们严格遵守道源寺的清规戒律,坚持苦修,提升自己,感悟人生,不忘初心。

何为初心?慧月法师是这样解读的:初心就是你踏入佛门的开始,初心就是那颗成佛利生的心,初心就是那份求法问道的愿。在慧月法师的理解中,人有三颗心,其中发心最真实,菩提心最稳固,而初心最珍贵。只要拥有初心,我们就能成为同心同愿的人,便能看破红尘,穿越生死。

道源寺用清规戒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忘初心的使命,这是她们对佛祖最大的尊重。我们也应该不忘初心,因为这是我们对自己最大的尊重。俗话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常看到这样的一个情节,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和夫人们总是要去寺庙中祭拜,这其中有求祈求姻缘,求子嗣,也有替家人求平安健康幸福。祭拜完后,还给寺庙捐钱,认为这样做就等于是行善积德。

现在,仍然有不少人去寺庙都会捐钱。可国内有一座寺庙,却禁止香客们捐钱。如果有香客执意要捐献供养的话,这些供养不会被一人侵占,而是会被常住统一收取,然后均分给寺中的每一个比丘尼师父。更奇特的是这里的僧人每一天只睡4小个小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座寺庙的名字叫做“道源寺”, 是一座很清贫的寺庙,位于辽宁三家堡村。创建时间在2001年,这里环境优美宁静,地理位置偏僻,适合出家人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