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纪念死者,大多数西方文化都发展出了各自的传统。例如,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死者会被安置在美丽的墓园里,于精雕细琢的墓碑下安息,让他们的家人、朋友可以日后造访,追念亲人和献花。有人告诉我,有些人会把死去亲人的骨灰放在瓮里,留在家中。最广为人知的其中一个纪念行为就是印度的泰姬玛哈陵,那是一位蒙兀儿皇帝为他钟爱的第一任妻子所建造的。你是否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纪念你的亲人,取决于你。不过,如果你希望依循佛教传统进行纪念,可以用亡者的名义委托制作佛像或菩萨像。或者印制一张佛陀的图片并表框起来,或者委托绘制一幅佛陀的画像,无论你能负担得起哪一个选择都行。绘制阿弥陀佛剎土的画作,或是莲师的铜色山,或是不动佛,定制神圣的艺术品有两个目的:是追忆亡者的美好纪念物,同时也积聚福德。在佛教徒死后,应该试着让他们的财物保持三天不动,如果亲属同意。接着应该将一切都供养给佛法僧、慈善事业、致力于环境保护的慈善机构、努力灭除儿童卖淫和童工的组织,或者任何一个亡者生前关心的活动。
虽然这种做法已经开始消亡,但在不丹东部的某些地方,在送走亡者的任何物品之前。一位家人或朋友会知会尸体:“今天我将把你的杯子送给本地的寺院”或者“我即将把你的笔捐给本地的学校”。这是个好主意,这种做法非常值得考虑。如果出于任何原因而没有尸体,就给亡者写信,告诉他们你打算做什么,然后把信放在他们的书桌上一两天,或者放在他们的扶手椅旁或任何他们生前喜欢坐的地方。像你我这样的迷妄无明众生,我们受制于业力,因此是业债的受害者。生死中发生的一切——我们的成功、失败,甚至是我们死亡的方式——都是作为我们业债的果报而发生的。基本上,因和缘支配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因此,我们可以代表去世亲人所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清除业债的仪式。什么是“业债”?在书面上,你拥有一套公寓、一辆汽车、装满衣服和昂贵饰品的衣柜。然而,如果你拥有的一切全是靠借钱买来的。术上讲,你所有的世俗物品全都属于银行,业债的运作方式与此大致相同。我们的一切,我们的生活状况、健康、财富,甚至我们的外表,都是基于无数生世与他人的互动。佛教教法告诉我们,因此我们肯定对所有人都欠下业债,每一个有情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亲、母亲、孩子、女仆、司机、我们骑过的驴马、我们最要好的朋友和我们最坏的敌人。
此文诸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