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之心
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从听闻佛法的角度来讲,心可分两种,一种是混乱心,另外一种是纯洁心。凡夫的心非但不纯洁,而且还很混浊,充满了世俗的垢染。他们自心没有正知正念,对上师三宝没有恭敬心,对佛法没有需求心,因此把讲经的环境、讲法的上师、听法的同修、讲法的时间、所讲的佛法都毫不在乎地像平常一样对待。比如,认为道场只不过是一个房子、上师和同修也只不过是凡夫俗子,如果秉持这样的思想去学佛修行,那你永远超越不了世俗的层次,也永远不会领悟佛法的奥义,你的内心将一直混浊,永不可能变得纯洁。
对佛法的修持我们不要按世俗的习惯和思维去进行,须知只有自心清净及纯洁才能领会佛法的奥义。而纯洁和混浊的区别就在于心的感觉和我们的看待之上,并不在外界或某个神秘的地方。
《般若蜜》云:“师处眷属时间法,五种圆满传佛法。”就是说不能把传法的上师、处所、时间、法、眷属等观作平庸不净的显现,而应当明观五种圆满而听闻佛法。即观想:传法的上师圆满为法身普贤王如来佛,处所圆满为密严法界宫,眷属圆满为十方佛与十地菩萨之自性,传法圆满为大乘佛法,时间圆满为本来即是常有相续轮,或者明观说法之处为雍仲宝满宫殿,传法上师为占巴南喀大士,闻法眷属也观为八大持明及金刚部众的勇士勇母之自性,法圆满为无上最高大圆满法。这些本来如此清净,我们了知后应作此观想。如果这样以纯洁心行持就会产生纯洁的心地,这种景象就是吉祥而圆满,功德不可思议。
给我们传教佛法的上师本性同佛与佛无二,我们必须要这样去认识:上师身即佛身,上师语即佛语,上师心即佛意;上师的身就是大成就者及僧人的模样,上师的语言就是佛法,上师的心就是佛及佛的本性,上师是三宝的融会;上师的身就是加持根源大成就者,语就是成就的根源本尊所出发,意就是事业的根源及空性。所以上师的身是法身、语是报身、意是化身的来源。上师是过去诸佛的化身,现在一切佛的代表,未来一切佛的来源,一切佛菩萨本质的体现。
然而末法时代众生刚强,难以度化,因为现代人们的思想很混浊,内心充满了疑惑和猜测,恐惧和怀疑,即使真正的佛菩萨来到面前,他们依然持怀疑态度。因此,大慈大悲的佛和菩萨为了度化众生,遂以人的形象出现,但他的本质和功德与诸佛无二。因为上师并不是被动地转生到人间,而是因为慈悲人间的苦难,摄受了诸佛的力量和功德,自愿降临人间调伏我们这些浊世的芸芸众生。从慈悲和恩德上来讲上师超越了诸佛和菩萨。实际上见到自己的上师就是见到了普贤佛王。
《菩提密心》云:“众生具备佛的因,众生的清净心叫佛性,认识佛性就是觉悟者,迷惑佛性就是众生。”众生是成佛的因,佛是众生成就的果。那么,佛和众生便是因果的关系,我们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种子佛性,每一个人的佛性都同佛一样完美。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听闻佛法,通过净化而解脱呢?其实,我们虽有成佛的种子,可是还没有认识及发现它,所以叫迷惑的众生,等到我们认识及发现的那天,我们也会变成大智慧佛。很多教派说我们的佛性被污垢污染过,但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我们虽然生活在迷乱的世界中,但我们的佛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因为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根本就不存在污染与否的问题。就像金子一样,即使埋藏地下千年,但它仍然不会被灰尘污染,待其出土之日就是大放光华之时。所以,悟到佛性就是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