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供养之礼敬诸佛
发布时间:2021-08-10 20:07:05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七支供养之礼敬诸佛


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上师相应修法有很多种,其中七支供养的修法比较特殊,也是比较接近上师智慧的一种修法。
七支供养:礼敬诸佛、忏悔业障、广修供养、随喜功德、请佛住世、请转法轮、普皆回向。
礼敬诸佛。礼就是顶礼、礼拜(问讯、合掌、低头、鞠躬)。“礼”的意义在哪里呢?礼表示恭敬,礼跟敬必须配合在一起,光有礼而不敬也不行,还必须要做到“敬”。礼拜就是表达自己的恭敬之情,礼拜和恭敬本来是为了制伏“我慢”,所以礼拜要与恭敬结合,礼敬的意义主要在恭敬。
学佛者首先要对佛菩萨、上师和三宝生起恭敬之心。恭敬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礼貌,就像对自己的长辈,或德行者恭恭敬敬,以礼相待一样。所以,礼敬也是一种很平常的法门,并不只是佛法所特有,而礼敬诸佛则是佛法特有的修法。
修学佛法的人,首先对三宝要产生恭敬心、对上师要有虔诚心。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依教奉行。否则,就永远也得不到上师的加持,更无法获得佛果。要礼拜与恭敬佛,并不是指某一尊某几尊,而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那么,礼敬的如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一般世俗之人由于不了解佛教,对佛教徒礼敬诸佛往往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学佛者就是把木刻、石雕、泥塑或铜铸成佛像,作为偶像去崇拜,这是对佛教极大的误会。其实,学佛者礼拜的并不是塑像,寺院中之所以供着塑像,是佛弟子们为了表达对佛陀的追思,同时也是仰慕佛陀的智慧和道德,起到见诸佛功德的作用。
拜佛时不能执着于只礼拜某一尊偶像,而是要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在这一想、一拜之中,一切诸佛菩萨就都拜到了。有人问,如何拜佛呢?首先,要相信十方世界都有佛存在,佛是无处不在,处处都在的。在坚信、理解、接受十方诸佛存在的同时,还要观想十方诸佛都在我的面前,上师和诸佛无二体一。图片面对无穷无尽、无计其数的无量诸佛,三门虔诚、五体投地而礼拜,以赞颂之语、以喜悦之意、三门专注而礼拜。身叩头,合掌要实,掌心要空,如莲花蕾;不能只是指尖碰一起,要指尖和掌根都相合。
第一拜在前额,第二拜在喉咙,第三拜在前胸。五体投地是额头、两手肘、两膝着地。站起时掌心向上,直腰。叩头不能很快,要平稳;语叩头,诵上师祈祷文和诵皈依经;意叩头,是完全的信赖和虔诚。手在前额是给上师身叩头,观想一切众生身业障碍得以净化;手在喉咙是给上师的语叩头,观众生语业障碍净化;五体投地时,观想众生五毒障碍得净化。


《兜亲》讲:“观自身为无量化身,遍入恒沙世界与众生共礼拜。”因此,顶礼时要有一颗完全恭敬虔诚之心,心里不存丝毫的私心杂念。如果不能专注,只是晃一下手,膝盖和头都不碰到地,起来腰也没直起来,甚至找个斜坡方便叩头,或者和别人边闲语边叩头,意念跟着习气胡思乱想,只是身体在一起一伏,不但三门得不到净化,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
《心传》讲:“给佛叩头是净化自己的业障。”
《经部》云:“为净化烦恼习气的障碍,身、语、意完全清净去叩头。叩头是为了行者自身三门的净化,伪装和抵赖的叩头是自欺欺人。因此要不畏一切困难,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叩大头。”嘉幸阡布大师讲:“身体叩着大头,内心感动得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无论是磕头、诵经还是观想,不能东张西望,身心要专注合一。为什么有的人拜佛能得到感应,而有人却不能呢?都与拜佛者的心是否清净、虔诚有直接关系。要知道,佛陀不是有意要在你心中显现,也不是因为你的礼拜,才跑进你的心里。因为,每个人的心里本来就有佛,当你礼拜与恭敬的时候,心中的佛就会显露出来。
有很多人这样问我“这么多佛我应该怎样去拜呢”?这么说吧,佛并不是有心示现,他完全是无心的,但每尊佛都曾经发过大愿“千处有求千处应”。比如,天上的月亮一直悬挂在天空,什么地方有水就会自然显现。为什么有的水中却见不到月亮呢?因为,只有在水清如镜的时候才能映照;水浑浊如浆时,就失去了映照的功能。

图片

.

每个人的心就像一潭水,然而凡夫的心处于妄想颠倒的状态,就像一潭浑浊如浆的水,诸佛自然不能显现。唯有通过修行佛法,清净三业,让自心清净如镜,佛菩萨则自然而然显现出来。诗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月亮;天上没有乌云就有太阳;同样谁的心清净如镜,谁的心里就有佛和菩萨。
假如离开了自己清净的心,也就离开了诸佛菩萨。若能随时把握自心,随时处于一种清净的状态,就时刻与诸佛菩萨相左右。修学佛法不能失去清净心,更不能到外界寻找诸佛菩萨的身影,那样就会离佛越来越远,因为诸佛菩萨就在自己的心中。
礼拜时心里不能只想“我一个人在礼拜”,要观想还有无数的众生,在跟随我一起礼佛,以无数众生的身去拜无数的佛,这样的礼拜能拜所有的如来佛。如果能这样观想,力量和功德不可思议,就像虚空一样广大。礼敬诸佛,不仅仅礼敬已经成佛的诸佛如来,同时也要礼敬未来将要成佛的一切众生。图片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