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旅,从这里开始
关注净尘,品读内心真实的自己
想要越活越年轻,一起来看看古人如何养生。
1、形劳而不倦
古代养生家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
即所谓的“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若要养好“形与神”,须得协调好“动与静”。“静”有助于培养元气,“动”能使元气更好地循环。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适时适度的饮食习惯、坚持有效的身体锻炼。做好这些,能使精神饱满,从而让身体越活越年轻。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的老人,往往比城市的老人更硬朗长寿。
这得益于乡村生活,让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身体经常劳作,就不至于轻易感到疲倦。
真气平和调顺,自然寿命绵长。
2、心安而不惧
心态平和,不患得患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就能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去运行。反观那些整天心事重重、活得战战兢兢的人,很少有能够长寿的。
中医养生之道,讲究的是“养心调神”。这与《黄帝内经》中,“心安而不惧”的说法是一致的。所谓心安者,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喜悦的心情和愉快的笑声,远胜过世间一切保养品。
佛说:万物唯心造,随所住处皆安乐。内心安定、无有恐惧,因而能够自在洒脱。
3、德全而不危
意思是,有些人之所以能活到百岁,动作灵活而不显得衰老,是因为道德修养的完备。
古人以“德”为立身之本。孔子曰:“大德者,必得其寿。”意思是说,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往往越活越年轻。
孔子这番“有德者寿”的说法,实际是蕴含着医理的。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关注公众号打坐站桩
养德,能够调理人的性情。由内而外地维护人的元气,使人长寿。
所谓德全,概括起来有八个字:性善,仁礼,知足,忍让。
谦和礼让、敬人持己,能够让我们免除忧患。保护形神不受伤害,进而可以益寿延年。
4、志闲而少欲
意思是,人的精神恬淡,无欲无求,真气就会存留体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疾病又怎么能够袭来呢?
人要越活越年轻,就得学会掌控自己的欲望。
清代养生家李度远,深谙节欲养生之道。他倡导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饮食简单,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欲望简单,可以使精神保持清明;少说话,有助于调理气息;人际关系简单,可以洁身自好;不沾酒色,就能清心寡欲;减轻思虑,便可以免除烦恼。
凡事只需略少一分,便可以从中受益一分。吃什么都香甜,穿什么都舒服,生活质朴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