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伏,除病根的最佳时机!万万不要再错过了
发布时间:2021-07-21 23:00:38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图片

2021三伏时间划分

图片

图片



7月11日—7月20日,为初伏,10天

7月21日—8月9日,为中伏,20天

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10天



三伏养生重点各不同

中伏:最易生病、最易除病的20天

吃错落下病根,养对除一冬病根

图片初伏:防中暑

图片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初伏意味着正式进入酷暑,所以此时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为养生做准备。


图片末伏:躲老虎末伏的时候,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最易伤心,这个时候进补没有好处。不要大量吃肉食,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图片



所以末伏的养生要点是——躲。即不要大量吃肉食,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图片中伏:除病根中伏,和头伏、末伏不一样,此时,40天的三伏养生期到了中间的部分,这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20天。
三伏天本身就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
就是在这种转折的时候,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就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人体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很多“病根”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图片



比如:中伏时节气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中伏疾病预防

  ◆  ◆


1心脑血管疾病



图片



>>>>

如何预防?


1、用药合理、有据适量


用药合理、有据适量,不可乱用药物,亦不能停用药物。如:



2、 避免过劳、以保心脑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 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图片



3、宜戒焦躁、静则身凉


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4 、起居有节、适度运动


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


5 、防暑择阴


在12:00~15:00时要避免阳光直射,还要记得多喝水。



2祛湿排寒


宫寒是女性衰老的最大凶手,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凉,甚至性冷淡都是宫寒的最直接体现。
夏天最容易湿气侵体,使得脾胃功能虚,令人浑身乏力,再加上吹空调,造成湿寒交加,导致关节风湿、提前老化,肌肉僵硬,尤其是肩颈酸痛,水肿肥胖...



图片



>>>>

怎么做?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