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
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应得一样,我想,这个是没有慈悲心的表现。
佛弟子千万不能因为因果,而失去了自己的悲心。如果没有悲心,哪怕你懂了多少佛理,那又有什么用呢。
很多人看到别人有灾难,就会说地方业障太重,才会有灾难。
我想,作为佛弟子,不应该讲这个话。哪怕你知道了对方有业障,那谁没有业障,我们心中应该起慈悲心,而不是起审判心。
佛的心就是悲心,修行人的心,应该是柔软的,佛菩萨一定是很有悲心,很有感情。
所以千万不要越学佛,越没有感情,越只会用因果衡量自己的亲人,那就是走偏了。
人所以为人,是有感情的,草木甚至都有感情,何况人呢。
以前有个老婆子,供养一个修道人茅棚,供他三年。
三年后,老婆子叫女儿去给他送饭,吩咐女儿去抱他,看他有什么反应。
女儿就照做了,修道人就说了一句:“三冬无暖气,枯木依寒石。”表示自己心如死灰一样,没有暖气了。
老婆子是个开悟的人,一听就说,三年供养了一个俗汉,就把他茅棚给烧掉了。
真的修行人,是有感情,而不是没有感情。只是菩萨的感情中大爱比较多,而凡夫是私心比较多而已。
很多人越学佛,会越理智,总喜欢用因果去衡量别人。这样子不好,我们应该心中有慈悲,哪怕知道是因果,但仍然以慈悲为多。
而不是抱着看因果报应的心态,幸灾乐祸的心态。做人,你懂不懂佛理,念不念佛都没有关系,但内心要有慈悲,这个是诸佛所欢喜的。
我认识很多人,对教理也不懂,但内心却很慈悲,我都特别欢喜。
修行进步不是说,你懂得知识越多就代表有成就。白纸黑字解脱不了生死。而慈悲,才是人类最需要的。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